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物理2021年中考复习 光现象专题训练(三)

更新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126 类型:三轮冲刺
一、填空题
  • 1. (2021八下·黑山月考) 如果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成像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
  • 2. (2021八下·黑山月考) 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将激光束射入光盘,激光经过(填“反射”或“折射”)后被光学装置接收,处理后就可以还原成声音和图像.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激光经过眼球(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
  • 3. (2021八下·黑山月考) 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 4. (2021·广州模拟)       
    1. (1) 如图所示光源P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屏上显示出一个光点Q。

      ①画出光源P在平面镜中的像

      ②请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 (2) 图为某工具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F为物镜焦点,物体M有一条发出的光线a经光心O,另一条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的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

      ①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前或后的光线

      ②目镜是透镜(选填“凹”“凸”)。

      ③物体M经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M是(选填“倒立”“正立”)、(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 5. (2021八下·咸宁月考) 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 6. (2021·昆明模拟) 2020年的6月21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日环食发生过程中某时刻,可以在树荫下看到如图所示的很多”月牙儿”形光斑。这些光斑是透过树叶间很小的缝隙所成的像,是由于光形成的。

  • 7. (2020八上·大埔期末) 一只小鸟在美丽的西湖湖面上水平飞过,若水深10m,小鸟距水面3m,映在平静湖面上的鸟的“倒影”是像(选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m。
  • 8. (2020八上·高明期末) 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填度数),MN右方的物质是

  • 9. (2020八上·宣城期末)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二、实验探究题
  • 10. (2021八下·黑山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 (2)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 (3)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11. (2021八下·咸宁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下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3. (3) 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
  • 12. (2021八下·高州月考) 博学多才的麻雀喳喳是一名野外求生的爱好者。有一次她带着小刀、帐篷、卷尺来到冰天雪地的极寒地带进行探险。首先她要做的事情是生火并保存火种,她在一枯树干上找到干树枝、含油脂高的树皮。
    1. (1) 她利用小刀将大块冰削成一个可以利用太阳光取火的冰透镜,你认为做成下图中哪种冰透镜取火效果最佳______。
      A . B . C .
    2. (2) 麻雀喳喳用冰透镜瞭望远处的枯木,发现自己看到的“枯木“有点小,此时她应该将冰透镜适当(选填“靠近”或“远离”)枯木。
    3. (3) 取好火后,她将冰透镜放在远离火堆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发现冰透镜明显变小变薄,但基本形状没有太大变化,你认为冰透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 (4) 此时她拿起变化后的冰透镜再次正对太阳光,发现在距离透镜14cm处的帐篷上出现一个圆形亮斑,当她将冰透镜沿着太阳光照射的方向靠近帐篷4cm时,帐篷上又得到同样大的圆形亮斑,则此时冰透镜的焦距为cm。
  • 13. (2021·金乡模拟)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 (1) 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 (2) 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若再向左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 14. (2021·油田模拟) 小明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2. (2) 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像,

      如果将此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需要将光屏适当向(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 (3) 实验完成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 15. (2021·攀枝花模拟)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2)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3. (3) 改变A的位置,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 16. (2021·顺城模拟) 如图甲所示,小北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却发现不是放大的了。为了弄清楚原因,小北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 (1) 小北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向上调整了蜡烛,光屏中央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调整后如图乙所示,那么在小北向上调整蜡烛前,这个像偏光屏的(填“上方”或“下方”)。此时的成像特点符合甲图中小北观察(填“指纹”或“窗外景物”)时的情景;
    2. (2) 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cm处,还能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 是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 (3) 为了探究甲图中另一情景的成像原理,小北保持蜡烛在乙图的位置不变,应将凸透镜移动到(填“30cm~40cm”、“40cm~50cm”或“50cm~60cm”)范围内,眼睛应该在(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
  • 17. (2021·抚顺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 (1)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的位置不动,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cm(选填“50~60”、“60~70”或“70~100”)范围内移动。
    2. (2)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人在图中(选填“A”或“B”)点向光屏看去,光屏上可看到烛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 (3) 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向左移动(选填“蜡烛”或“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时取下光屏,在图中B点(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像。
  • 18. (2021·河北模拟)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1. (1) 实验时,小明选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2. (2)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应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完成;
    3. (3) 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4. (4) 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 19. (2021·北京模拟) 小英利用激光笔、平面镜和纸板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纸板ABCD是用两块纸板ADON和BCON连接起来的.她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纸板ABCD展开成一个平面.

    1. (1) 把纸板ABCD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2. (2) 把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3. (3) 把纸板BCON向后折,纸板上的直线ON仍垂直于平面镜,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DON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BCON上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由上述实验验证:反射光线在的平面内.
  • 20. (2021·成都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选填“前”或“后”);
    2. (2) 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该像是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 (3) 再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5cm刻度线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 (4) 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将会看到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 (5)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像的形状(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1. (2021·陕西模拟)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刻度为50cm的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为35cm处,光屏右移,可接到倒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患了近视的小玉同学将自己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 (4)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选填“减小”或“增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