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5 浏览次数:14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组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①             ,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帮助。这就是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②             。“鹊桥”的(   ),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   ),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望尘莫及          搭设          保证 B . 鞭长莫及          建设          保证 C . 鞭长莫及          搭设          保障 D . 望尘莫及          建设          保障
    2.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②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B . ①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②“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C . ①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②“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D . ①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②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二、选择题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骚》选自《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是诗人用生命熔铸成的浪漫主义抒情杰作。 B . 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以下层人物为主人公,深刻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C .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艾青在诗中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深沉的爱。 D . 契诃夫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塑造的“套中人”已经成为因循守旧者的代名词。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6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2020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一条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娄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高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高意。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类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享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享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部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享,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 .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 .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 .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D .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 . 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C . 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D .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②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 , 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艺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③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艺,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④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⑤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诡责:要求 B . 县掾吏穷困                          穷困:贫穷 C . 师旅不息                            师旅:战争 D . 不矜廉隅                            廉隅:品行方正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贼至,刃临芝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 犯教而闻,吏祸也             取之无禁,用不竭 C . 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假舟楫 , 非能水也 D . 盗贼,入乱吏治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B .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C .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D .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4.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 . ①②④ B . ③④⑤ C . ①②⑥ D . ③⑤⑥
    5.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芝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 B . 司马芝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 . 宫中的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没有帮太监的忙。 D . 司马芝在担任大司农时,提出治国应当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他的主张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②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7. (7) 阅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司马芝为政的特点。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侧重描绘洞庭湖月下的优美景色,下片着重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情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B . “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为后文写月做铺垫;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孤光自照”之意。 C . 这首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是两位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杜甫是登楼俯瞰,张孝祥是荡舟平视。 D . “不知今夕何为”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2. (2)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句子默写
  • 6.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层峦耸翠,。(王勃《滕王阁序》)
    2. (2)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3. (3)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4.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5. (5)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千口古枣园

    魏胜先

    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

    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

    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

    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自2002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

    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

    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

    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

    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肉厚,香甜缠绵。古枣树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被誉为蜜中上品。

    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游击队员。

    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

    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箔,十月十五捞不着。”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粱秆编织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宛若一方方红色的地毯;土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样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垂吊,缓缓坠地。待复活后又爬上树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对方最后只好悻悻离开。

    2018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修建起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和停车场。

    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2020年08月22日《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久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 B . 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沙风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试验,终于培育出优良枣树品种。 C . 文中写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是要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保留了原始方法的特点。 D . “七月十五枣红圈……”“枣儿香,枣儿甜……”等民谣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深厚感情,既体现了乡土特色,又富有韵味。 E . 文章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古枣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古枣园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
    2. (2) 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
    3. (3) “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4. (4) 赏析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语句。
    5. (5)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刘老汉的主要性格特点。
八、语言表达
  • 8. 下面文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①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③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④经济学家认为,⑤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⑥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口的数量,⑦预测房价的走势,⑧进而确定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⑨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⑩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⑪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

    句,改为:

    句,改为:

    句,改为:

九、名著阅读
  • 9. 请从翠翠、桑迪亚哥、林黛玉、关羽、颜回、祥林嫂几个人物中,挑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写出人物所在名著的题目、作者,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要求:80字以内。
十、话题作文
  • 10. 根据下列要求作文。

    在央视播出的网络春晚上,由清华大学理工科学霸组成的,平均年龄74岁的合唱团演唱《少年》的视频刷屏了,无数网友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清华校友曾经奋战在各行各业,不少人曾参与过“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的研究设计工作,大部分人将青春岁月留在了边疆,每个人都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历程。清华大学的官方微博为他们留言“皓首少年心,不负当年情!”

    《你好,李焕英》是今年春节档最受欢迎的电影。“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电影中的这句名言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引发了人们对时光倒流的遐想,但剧中的母亲李焕英却对平凡的生活无怨无悔。

    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仅有一次,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具有更高的价值呢?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感悟,围绕“生命的价值”谈一谈你的理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