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九龙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中期测试试...

更新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b>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1N的是   (   )
    A . 两个鸡蛋 B . 一枚一元的硬币 C . 一张试卷 D . 一只小狗
  • 2. 在水中划船,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
    A . 浆对水的推力 B . 水对浆的推力              C . 人对船的推力 D . 水对船的推力
  • 3. 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 . 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 B . 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C . 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 . 石头和鸡蛋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 4. 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          B . 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 . 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 .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 5.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A .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 . 拧瓶盖时垫上毛巾 C . 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 . 用力握紧羽毛球拍
  • 6.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 )
    A . 书所受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 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所受的重力
  • 7. 投向篮筐的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篮球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B . 篮球离手后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C . 篮球受到了手的推力 D . 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 甲图盲道有凸起的棱和圆点 B . 乙图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C . 丙图铁轨铺在枕木上 D . 丁图图钉的钉尖做的很尖
  • 9. 有关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锅炉水位计侧边安装透明塑料管用来观察锅炉中水位,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 . 飞机的机翼获得升力,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 C . 骆驼的脚掌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D . 菜刀的刀刃很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 10. 有一竖直放置的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开口玻璃管,向玻璃管倒入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如图所示,当将玻璃管逐渐倾斜的过程中,管底的橡皮膜凸出程度将(   )

    A . 逐渐变小 B . 逐渐变大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 11.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p , 原先的质量m、m的大小关系是( )

    A . p>p , m<m B . p>p , m>m C . p<p , m>m D . p<p , m<m
  • 12.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甲、乙烧杯底部所受到的液体压强p、p大小的关系为 ( )

    A . p<p B . p>p C . p= p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b >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作图每题1分,共24分)</b>
  • 1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当行驶的汽车突然减速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倾倒,这是因为乘客具有,如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选填“保持静止”“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
  • 14. 排球运动员扣球时,排球会变瘪,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15. (2020八下·郴州月考) 质量是10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N;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 N,则它的质量是g(g取10 N/kg)。
  • 16. 一根竖直悬挂的弹簧长为10 cm,下端受大小为4 N、竖直向下的拉力后, 弹簧长度变为12cm,在弹性限度内,当弹簧的长度为15 cm时,弹簧下端所受拉力为N;当弹簧下端受到的拉力为8 N时,弹簧的长度为cm。
  • 17. 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50N的水平力按如图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N,A对B的摩擦力为N。

       

  • 18.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满高度相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F , 压强pp ,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 F , 压强pp(两空均选填“>”、“=”或“<”)。

  • 19. 某水池内水深2m,水对池底部产生的压强为pa,在水中某处的压强为5000pa,则该处到水池底部的距离是m.
  • 20. 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体被20N的水平压力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若水平压力减小为18 N,此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方向是。接着要使该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改为匀速上滑,应该对物体施加N的竖直向上的推力。

  • 21.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三、<b >实验题(共3题,其中22题7分;23题6分;24题5分,共20分)</b>
  • 22. 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请回答:

    1. (1)   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
    2. (2) 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
    3. (3) 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4. (4) 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运动。
    5. (5)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6. (6)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填序号)。
      A . 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 . 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 . 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 . 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 23. 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

    a如图①中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

    并记录了其示数。

    b.如图①中乙图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c.如图①中丙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1. (1) 该实验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2. (2) 由图①中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 (3) 由图①中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4. (4) 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了如图①中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为3 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5. (5) 实验拓展:如图②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③④所示,则物体C在第4 s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 24. 小新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
    2. (2) 分析两组实验可得到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3) 由图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4. (4) 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不变。
四、<b >论述计算题(25题6分,26题 8分,27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b>
  • 25. “健康重庆,绿色低碳”,自行车运动作为一项环保健康的体育运动,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了一种健康绿色生活的象征。如图是小刚同学在水平公路上骑行的情景,已知骑行过程中小刚和车受到的阻力总共为210N,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0.3倍,自行车质量为15kg,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100cm2

    1. (1) 小刚同学的重力;
    2. (2) 小刚同学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 26.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水深h= 18cm,容器的底面积S=50 cm',容器的质量为0.1 kg。g取10 N/kg,ρ水=1x103 kg/m3。

    求:

    1. (1)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2. (2)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 27. 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 cm、30 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 Pa(如图乙)。

    求:

    1. (1) 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 (2) 物块A的密度;
    3. (3) 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 800 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