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1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B .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D .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 2. (2020高二下·三明期末) 某元素基态原子M层上有一个未成对的单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不可能是(   )
    A . 3d14s2 B . 3d94s2 C . 3s23p1 D . 3s23p5
  •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 .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 为碳原子的一种激发态 D .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 4. “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 )的爆震程度最小。下列烃与氢气加成能得到异辛烷的是( )
    A . 2,3,4-三甲基-1-戊烯 B . 2,4,4-三甲基-2-戊烯 C . 3,4,4-三甲基-2-戊烯 D . 3,4,4-三甲基-1-戊炔
  • 5. 下列反应Ⅰ和反应Ⅱ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的是(   )

    选项

    反应Ⅰ

    反应Ⅱ

    A

    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

    油脂与浓 反应制备高级脂肪酸钠

    B

    溴乙烷与 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制备乙烯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

    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酚醛树脂

    乙烯制备聚乙烯

    D

    丙烯与水反应制备丙醇

    溴丙烷水解制备丙醇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烧杯、酒精灯、圆底烧瓶、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 用乙醇制取乙烯 B . 制备乙酸乙酯 C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 . 苯甲酸的重结晶
  • 7.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含有 的数目为 B . 苯中含σ键的数目为 C .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数目为 D . 由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
  • 8. 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中N原子均为 杂化 B . 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有9个空间运动状态 C . 分子中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D . 与足量 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个数增加
  • 9. 缺电子化合物是指电子数不符合路易斯结构(一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使其价层电子数达到8,氢原子达到2所形成的稳定分子结构)要求的一类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均为缺电子化合物 B . 的键角大于 的键角 C . 反应时, 提供空轨道, 提供孤对电子 D . 可以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 的结构
  • 10. 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FeBr3 的作用是催化剂,若没有 FeBr3 可用铁屑代替 B . 实验中装置b中的作用是吸收挥发的苯和溴 C . 装置c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可证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D .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NaOH溶液洗涤、蒸馏,得到溴苯
  • 11. 下列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的烧杯中,均有气体产生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B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C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M、N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和N转化为R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第一电离能: B . 生成R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 . ①→②放出能量并有非极性键生成 D . 上述四种元素既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又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二、多选题
  • 13. 化合物N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M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M、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M、N分子中的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 . 最多能与 反应 C . N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M D . M、N均能与溴水和酸性 溶液反应
  • 14. 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如图的Born-Haber循环计算得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B . 键的键能为 C . 的晶格能为 D . 转变成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 15. 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晶胞中含有2个铁原子,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 B . 晶体的空间利用率: C . 晶胞中的原子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 D . 铁原子的半径为 ,则 晶胞的密度为
三、填空题
  • 16. 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Y可发生重排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 (1) X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鉴别Y、Z可选用的试剂是
    2. (2) 实验测得Z的沸点比X的高,其原因是
    3. (3) Y与足量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与Y具有相同官能团且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还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是(任写一种)。
四、综合题
  • 17.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德伊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基态钻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基态磷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
    2. (2)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有 等,碳酸亚乙酯( )用作该电解液的添加剂。 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碳酸亚乙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 (3) 已知 的半径为 的半径为 ,由此推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别加热 ,其中的分解温度低,原因是
    4. (4) 是目前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固体电解质,为立方晶系晶体,晶胞参数为 ,晶胞截面图如图所示。

                       

      每个晶胞中含有的 数目为 填充在 构成的空隙中,每一个空隙由 构成,空隙的空间形状为

  • 18.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与X同族;Z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的相同;基态 最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填元素名称);高温下 容易转化为 的原因是
    2. (2) 气态 单分子是(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固体 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 键有两类,其中键长较长的是(填字母)。

    3. (3) 化合物 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 该阳离子含有 键。
    4. (4)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 。则C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②已知 的晶胞参数为 ,晶体密度为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 的摩尔质量为 (用代数式表示)。

五、实验题
  • 19. 丙酸异戊酯是一种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萃取剂和调和香料等。实验室制备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 +H2O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

    131

    微溶

    丙酸

    74

    0.99

    141

    易溶

    丙酸异戊酯

    144

    0.87

    156

    微溶

    (实验步骤)在烧瓶中加入 异戊醇、 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分水器中加入一定体积水;加热至70℃保持恒温半小时,然后提高温度使反应处于回流状态。分水器中液面不断上升,当液面达到分水器支管口时,上层液体返回到烧瓶中。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甲的名称是。在70℃反应时温度计水银球置于(填“x”或“y”)处。
    2. (2) 使用分水器能提高酯的产率,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 (3) 升温回流过程中观察到(填标号)现象时,说明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

      a.分水器中出现分层                b.分水器中有液体回流至烧瓶

      c.分水器中水层高度不再变化        d.仪器甲中有液体滴落

    4. (4) (产品提纯)

      操作Ⅰ中,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操作Ⅱ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操作Ⅲ的名称是

    5. (5) 丙酸异戊酯的产率是%;若反应前分水器中加水不足,会导致产率(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20. 有机物H是一种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① +

    ②CH3-C≡C-E1+E2-CH=CH2 ( 可以是 )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化学名称为 的反应类型为 的反应类型为
    2. (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3) B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
    4. (4) 用“*”标出F中的手性碳原子
    5. (5) 设计由两种链状不饱和酯,通过两步反应制备 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