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第五中学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1-04-28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
  • 1. 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如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如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 家中的三人沙发比较笨重,为移动方便,厂家会在沙发底都安装若干小轮。当人们在家中推动沙发时,沙发与地板间的摩擦属于摩擦,这比没有安装小轮时产生摩擦力得多(选填“小”或“大”)。
  • 3. (2016·重庆B)

    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 4.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的。(填“运动”或“静止”),这种现象说明,

  • 5. 天气炎热,某同学拿着瓶装矿泉水进入考场,使瓶装矿泉水不下滑的力是手对瓶子的;若该同学松开手,瓶装矿泉水就会在作用下落向地面。
  • 6. (2018八上·河西期中)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当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 时,它们行驶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 4∶3,则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行驶。
  • 7. (2017八下·马山期末) 小强在立定跳远起跳时,用力向后蹬地,就能获得向前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离开地面后,由于,他在空中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 8. 甲、乙两辆汽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车的速度较大;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9. 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 10. 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
二、单选题
  • 11. (2020八下·盱眙期末) 如下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 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 . 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 C . 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D . 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
  • 12. 体育课上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子和杆匀速向上爬,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   )
    A . 爬绳和爬杆时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 B . 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是因为绳子比杆子粗糙 C . 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是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 D . 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 13. 小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
    A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14. (2017·苍溪模拟) 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下的小球拉至A点,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在A、C两点之间往复摆动,如果不考虑空气对小球的阻力,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小球对细线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当小球摆至C点时,如果小球所受的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在C点 D . 当小球摆至B点时,如果细线突然断裂,小球将竖直下落
  • 15. 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 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 B . C . D .
  • 16.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同一目的地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同时出发,甲先到达 B . 甲、乙两物体从始至终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运动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 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三、多选题
  • 17. 如图为小华拉着放有一盛水器具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对此现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 . 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 C . 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 D . 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 18. 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做曲线运动 B .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C . 在0~5s内,当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 . 在0~10s内,物体c的平均速度是1m/s
四、简答题
  • 19.

    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行车记录仪,可以拍摄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以保存证据,还原真相.在一次A、B两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中,交警调阅A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道路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纷纷“倒退”.突然发现B车超车变向,并道到A车前后却又放缓车速,即恶意别车.A车避让不及,追尾相撞,如图所示.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何理解“道路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 (2) 为什么恶意别车容易造成追尾相撞的交通事故?

五、计算题
  • 20. (2016八上·七星关期中)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 21. 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带着20kg的跳伞装备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下落过程用时30s,前15s下落了510m,后15s匀速下落直至落地。(g取10N/kg)求:

    1. (1) 运动员自身所受重力的大小;
    2. (2) 后15s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3. (3) 后15s运动员下落的阻力。
  • 22. 一辆自重是 的卡车,装置着25箱货物,每箱货物的质量是300kg,卡车所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05倍,当该卡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标志(如图所示)的桥前,问:

    1. (1) 这辆车总重多少牛?
    2. (2) 这辆卡车所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少牛?
    3. (3) 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几箱货物?(g取10N/kg)
六、实验题
  • 23. 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 (1) 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毛巾、木板、棉布的表面上运动时必须保持运动,根据的原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2. (2) 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 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3. (3) 小明在进行乙图中的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与作用在物体表面压力F关系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F=F。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则木块将做 运动。
  • 24.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1)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线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木块两端的拉力方向
    2. (2) 当木块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小明发现两边钩码质量不等时,木块也能处于静止状态,原因是木块受到的过大;由此小明认为,木块应放置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
    3. (3) 改进实验后,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将(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4. (4) 把木块切成两半后木块不能静止,由此得到二力平衡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 二力在同一物体 B . 二力大小相等 C . 二力方向相反 D . 二力在同一直线
    5. (5) 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探究后,得到了更好的设计方案,你认为图中___________(选填序号)方案最理想。
      A . B . C . D .
    6. (6) 小红在课后也自选器材继续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方案(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其中,能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选填序号)。

  • 25. 小东同学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 (N/kg)

    物体A

    0.1

    0.98

    9.8

    物体B

    0.2

    1.96

    9.8

    物体C

    0.3

    2.94

    9.8

    1. (1)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是___________;
      A . B . C . D .
    3. (3)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赤道

      高明

      北京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801

      9.816

      9.832

      地理纬度

      猜想:g值的大小可能与有关。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g值越

    4. (4) 月球表面的g值只有地球表面的 ,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小东在地球上的质量为60kg,在月球上只有10kg B . 一块石头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C . 一堆货物,在地球上重为6000N,在月球上重为1000N D . 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5. (5) 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26. 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有一根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先用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总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

    弹簧的伸长量/cm

    0

    0.5

    1.0

    1.5

    2.0

    2.5

    3.0

    3.3

    3.3

    1. (1)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2. (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的图,图表和该图像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A.       B.     C.

    3. (3) 在秤钩下挂一个容积为100mL、重为0.5N的容器,然后在测力计的某些刻度上标上密度值,就制成了简单而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如图所示)。只要在容器中加100mL的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在这测力计上,密度为“0”刻度应标在原刻度N处。此“密度秤”的测量范围是 N/kg)。要增大这种密度秤的量程,可采取的措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