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肇州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1-05-11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下·绍兴期中) 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同“熟”,完整,周全 B . 拜送书于              “庭”同“廷”,朝堂 C . 召有司图              “案”同“按”,查明 D . 为予赵城              “详”同“佯”,假装
  • 2. 诵读要读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 B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 C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 D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
  • 3. (2016高二上·大连期末)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 . 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 . 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 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4. 下列所给对联中,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耳顺正时犹点额  乡闾杖处尽称觞 B . 海屋仙筹添鹤算  华堂春酒宴蟠桃 C . 地无寒舍春常在  居有芳邻德不孤 D . 风和璇阁恒春树  日暖萱庭长乐花
  • 5. “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 . 《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 . 《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 .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 6.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一—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受点委屈。 B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不这样的话,我们这批人都将被俘虏。 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远的南部呢? D . 敢以烦执事。一—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 7.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 . 全不相同 B .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 全都相同 D .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 8.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 . 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 . 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 D . 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匈奴七百余里  ④诸侯恐惧,会而谋弱秦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括四海  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A .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 . 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D . ①⑦/②③⑥⑧/④/⑤
  •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 作《师说》以之                贻:dài,赠送 C . 授之书而习其句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rú,阿谀,奉承
  •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 失其所与,不知 D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12. 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卒起不意 B . 秦伯说,与郑人盟图穷而匕首见 C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毋内诸侯 D . 秦王还柱而走,令将军与臣有郤
  • 13. 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B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如果 C .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快速 D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弥:满
  • 1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②隔溪        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③立秋向日葵花放,        西楼听晚蝉。

    ④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         咏诗篇。

    A . ①惊蛰②芒种③处暑④小雪 B . ①秋分②立秋③霜降④立冬 C . 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大雪 D . ①立夏②立秋③大雪④冬至
  • 15. (2020高三上·黄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B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D .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16. (2020·佛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          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          , 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          , 更不可能          。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B .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C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D .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按部就班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一举千里 B . 由浅入深     良莠不齐     一挥而就     一劳永逸 C . 由浅入深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D . 按部就班     参差不齐     一挥而就     一举千里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 .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D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
  • 17. (2020高一上·莆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     ,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     。所以,书虽多,必须精选精读。那么,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选家,现在我们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古人云,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     。张博读书,不但自斟自酌,还要手抄7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神髓。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能深钻细研者,实属     。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不可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浩如烟海   稍纵即逝     举一反三     凤毛麟角 B . 汗牛充栋   昙花一现     融会贯通     百里挑一 C . 汗牛充栋   稍纵即逝     举一反三     百里挑一 D . 浩如烟海   昙花一现     融会贯通     凤毛麟角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B .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C . 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D . 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全懂了,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不可停于表面,只有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B .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C .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不可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D .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只有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 18.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 人如果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 B . 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 C . 谁欲加害于人,必将祸害自己。 D .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相连的。
  • 19. 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至匈奴,置遗单于   币:财物。 B . 常能为汉弩射杀之     伏:隐藏。 C . 惠等哭,归营         舆:车子。 D . 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
  • 20. (2020·蚌埠模拟)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与节气对应不当的一项是(   )
    A .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谷雨) B .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夏至) C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霜降) D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大寒)
  • 2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B .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中"老人"的名字是"圣地亚哥 "。 C .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的艺术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 D . 宋词的主要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柳永的《望海潮》《雨铃霖》属豪放派。
二、文言文阅读
  • 22. (2020高二下·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 , 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信:相信 B . 夫人之相 , 俯仰一世           与:相处 C . 情随事迁,感慨之矣           系:附着 D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2. (2) 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其欣所遇

      A . 会稽山阴之兰亭 B . 况修短随化,终期 C . 不能喻之怀 D . 亦将有感斯文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 . 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 . 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 . 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 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 .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校尉是中国古代中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 .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 . 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 .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乐》《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 . 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 . 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 . 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 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去病。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 .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 .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 .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 .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 .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 . 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冠军侯、骠骑将军。 B . 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李广后到,公孙敖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张骞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 . 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 . 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 (4) 翻译:

      ①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②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三、诗歌鉴赏
  • 25.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 (1)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 (2) 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 . 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 . 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 . 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 . 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 26.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 . 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 . 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 . 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 2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殉①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 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 . 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 . 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展示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 2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1. (1) 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细柳斜斜”,一个“细”字写出了春风的软绵无力。 B . “半壕春水”是说城里只有一半的壕沟蓄满春水,写出了春旱的景色。 C . “烟雨暗千家”,“暗”字突出了烟雨迷茫的景色,也有人的伤感在其中。 D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是说食物冰冷,使人酒意全无,生发感叹。
    2. (2)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片写春日风细柳软,春水繁花,烟雨濛濛,为下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B . 下片抒情,词人虽有思念故国之情和有志难酬的无奈,但又能自谴惆怅,表现出豁达开朗的心胸。 C . 全词情景交融,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D . 诗题名“超然台作”,写景抒情也处处体现“超然”二字,如“春未老”、“一城花”“ 诗酒趁年华”等处,全词没有一丝的消极情绪。
四、材料作文
  • 29. (2020·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该省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五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文科前五位: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这些专业备受广大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他表示,“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搞农业又苦又累,没有前途。

        材料三:小韩是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得知父亲的工作单位前往武汉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项目建设时,小韩当即提出:“我是大学生,我也要去帮忙,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儿。”

    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给袁隆平院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的担忧的思考。

    ②作为学生代表,以“如何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面向全体同学做“在国旗下的讲话”。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合;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