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9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 .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C .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键能低于2molNO(g)具有的总键能 D .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 2. 常温下在下列条件时,可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

    化学式

    电离常数(25℃)

    CH3COOH

    K1=1.7×10-5

    HClO

    K1=3.0×10-8

    H2CO3

    K1=4.3×10-7K2=5.6×10-11

    A . 如表提供的数据下:HClO、HCO 、ClO-、CO B . pH=3的溶液中:CO 、Na+、SO 、AlO C . 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 、Ca2+、NO 、I- D . 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 、S2O
  • 3. 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 溶液中 的值减小 C .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 . 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 4.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 . 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 .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 .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 5.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 , 在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 , 在35℃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 B . 35℃时c(H+)<c(OH-) C . 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 . 35℃时的水比25℃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 6.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已知:X(g)+3Y(g) 2Z(g),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0.3 mol Y(g)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图示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0高二上·新乡期末) T℃时,对于可逆反应:A(g)+B(g)  2C(g)+D(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30~40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D . 8min末A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1·min-1
  • 9. (2018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在一定条件下某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aA(g)+bB(g) xC(g)符合下图甲所示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则图乙中纵轴y是指(    )

    A . 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B . 平衡混合气中B的百分含量 C . 平衡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 D . 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10. 对于反应2A(g) + xB(g) 4C(g)达到平衡时 C的浓度为1.2 mol·L-1 , 当其它条件不变,把体积扩大1倍时,测得C的浓度为0.7 mol·L-1 , 则x的值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 11. (2019高二下·安平期末) 已知:C(s)+O2(g)=CO2(g) △H1

    CO2(g)+C(s)=2CO(g) △H2

    2CO(g)+O2(g)=2CO2(g) △H3

    4Fe(s)+3O3(g)=2Fe2O3(s) △H4

    3 CO(g)+Fe2O3(s)=3CO2(g)+2Fe(s) △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H1>0,△H3<0 B . △H2>0,△H4>0 C . △H1=△H2+△H3 D . △H3=△H4+△H5
  • 12. (2019高二上·吉林月考) 在298K、100kPa时,已知:

    2H2O(g)=2H2(g)+O2(g) △H1

    H2(g)+Cl2(g)=2HCl(g) △H2

    2Cl2(g)+2H2O(g)=4HCl(g)+O2(g) △H3

    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H3=△H1+2△H2 B . △H3=△H1+△H2 C . △H3=△H1-2△H2 D . △H3=△H1-△H2
  • 13. 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19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0.1 mol·L-1 (NH4)2Fe(SO4)2溶液中:c(NH4+)=c(SO42-)>c(Fe2)>c(H)>c(OH) B . 室温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pH为10,则:c(NH4+)+c(H)>c(NH3·H2O)>c(OH) C . 0.1 mol·L-1 (CH3COO)2Ba溶液中:2c(Ba2)=2c(CH3COO)+c(CH3COOH) D . 0.1 mol·L-1 NaHC2O4溶液显弱酸性,则:c(Na)>c(HC2O4-)>c(H2C2O4)>c(C2O42-)>c(H)
  • 15. 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 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2min末浓度/mol·L-1

    0.08

    a

    b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A . 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 .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 . 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增大,v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1·min-1
二、综合题
  • 16. 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1. (1)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2. (2) 碎纸条的作用是
    3. (3) 实验中(填“能” “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4. (4) 某同学用0.25mol/L的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

      25.6

      25.4

      25.5

      29.0

      3.5

      ①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17. 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     e.温度计

    1. (1) 有“0”刻度的是(填字母)。
    2. (2)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的体积为mL。

    3. (3) 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请选用其中合理数据列出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c(NaOH)=

    4. (4) 由于不正确操作,使得上述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字母)。
      A . 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B .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取用25.00mL待测碱溶液注入锥形瓶进行滴定 C .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 D . 把配好的标准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然后用来滴定
  • 18. (2019高二上·乾安月考) 将4molSO2和2molO2的混合气体置于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 ΔH<0,该反应达平衡时,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2mol,试回答:
    1. (1) 在该平衡时,n(SO3)=mol
    2. (2) 若起始时加入1.2molSO2、0.6molO2和xmolSO3 , 达到平衡时各气体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则x的取值范围是
    3. (3) 若反应开始时v(逆)> v(正),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4.2mol,则起始时n(SO3)的取值范围是
    4. (4) 若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 19.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10-2Ka2=6.3×10-3 , 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
    1. (1) 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 、CO 、HSO 、HCO 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25℃时,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mol•L-1 , 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 , 则溶液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H2SO3+I2+H2O=4H++SO +2I-);
    3. (3)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不正确在于。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KMnO4、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 20. 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 , 存在的分子有H2O、H2A。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
    2. (2) Na2A的水溶液呈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往Na2A溶液中加入可抑制其水解。

      A.NaOH固体     B.氯化铁固体     C.水      D.碳酸钠固体

      已知Ksp(BaA)=1.8×10-10 , 往20mL1mol·L-1Na2A溶液中加入10mL1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mol·L-1。(忽略A2-的水解)

    3. (3) 若溶液M由2mol·L-1H2A溶液与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若所得溶液M的pH<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4. (4) 若溶液M由下列三种情况:①0.01mol·L-1的H2A溶液;②0.01mol·L-1的NaHA溶液;③0.02mol·L-1的HCl与0.04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则三种情况的溶液中H2A分子浓度最大的为;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 (5) 若溶液M由pH=3的H2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反应而得,混合溶液 =104V1V2的大小关系为: (填“V1V2”“V1V2”“V1=V2”或“均有可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