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06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1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综合题
  • 1. 请默写《绝句》,写出作者和朝代;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 2.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①这句话从羽毛 、等三个方面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②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 (2)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燕子,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句中“闲散”一词的意思是,从中可以体会到

    3. (3)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这句话把荷花当作来写,我还能把这句话写得更加具体一些(至少扩充两处):

    4. (4)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迎春花:瞧,那嫩黄色的迎春花,有的,有的,有的

  • 3. 写通知。
    1. (1) 读课本中的例子填空,明确通知的写作要求。

      ①“通知”二字居中,如果事情紧急,可以写上“”。

      ②正文部分要写出,通知的以及

      ③右下方写发通知的

    2. (2) 按下面的要求写通知。

      以班级的名义,通知全班同学5月10日8时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参观科技博物馆,注意带上记录本。今天日期:5月6日。

  • 4. 读句子完成练习。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 (1) 帛的优点是,缺点是
    2. (2) 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 5. 用纸小调查。

        千百年来,我们享受着纸带给我们的便捷。可是现在,浪费纸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而浪费纸张,实际上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森林资源。请你根据自己的日常情况,回答问题。

    1. (1) 平均一周你大约会用去多少张草稿纸?( )
      A . 0-10张 B . 11-20张 C . 21-30张 D . 31-40张 E . 更多(大于40张)
    2. (2) 用完的草稿纸你会如何处理?( )
      A . 回收 B . 烧掉 C . 扔掉 D . 其他
    3. (3) 你有没有想过回收他人扔掉的草稿纸?( )
      A . 没有 B .
    4. (4) 请根据上面三道小题,评价一下自己的做法,并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 6. 综合性学习。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 (1) 读一读上联,请选出恰当的下联。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                   (   )

      A . 万紫千红闹新春 B . 万事如意步步高
    2. (2)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例: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写:

    3. (3) 除夕夜,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在低着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会对他说:“
  • 7. 三(1)班举行了“话传统节日,道传统习俗”的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 (1) 图片中描绘的传统节日是。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这个节日的习俗有等。
    2. (2) 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动笔写一写其过程。

      洗——浸泡——拌匀——卷——放入——缠

  • 8.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1)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鹿认为自己的角非常

      ②对句中的两个“多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鹿自豪、骄傲的心理

      B.写出了鹿谦虚、低调的心理

    2. (2)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这句话写出了鹿抱怨自己的腿太丑,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用的语气。

      ②改为陈述句:

  • 9.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①这两句诗分别从()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A.视觉、触觉B.视觉、嗅觉C.听觉、嗅觉

      ②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的画面。

    2. (2)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中的“”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 (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山行。

      ①从短语“”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②加下划的字“却”的意思是。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

  • 10. 看图写成语并按要求做题。
    1. (1) 看图写成语

    2. (2) 上面的成语都是寓言故事,请你再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3. (3) 联系生活实际,从上面六个成语中选择两个各写一句话。
  • 11. 佳句赏析。
    1. (1)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句话写的是燕子的姿态,写出了

    2. (2)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写的是荷花池中的,“饱胀”说明它们快要开了,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3. (3)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順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的手法写了瓢虫的过程,让人感觉“花大姐”还真挺讲究的。

    4. (4) 它(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句话主要介绍独角仙的特点。
  • 12. 下列寓言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1. (1) 《乌鸦喝水》中蕴含的道理是:
    2. (2) 《狐假虎威》中蕴含的道理是:
    3. (3) 《揠苗助长》中蕴含的道理是:
    4. (4) 《南辕北辙》中蕴含的道理是:
    5. (5) 《画蛇添足》中蕴含的道理是:
    6. (6) 《井底之蛙》中蕴含的道理是:
  • 13.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1. (1) 河流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相关语句。
    2. (2) 河流推断池子会被人遗忘,不再被提起。你赞同她的观点吗?为什么?
  • 14. 读句子,做练习。

        这座山上奇石甚多,姿态各异:有的像顽皮的猴子,有的像驼背的老人,有的像婀娜的少女,有的像美丽的莲花。

    1. (1) 这句话是围绕什么来展开描述的?找一找。
    2. (2) 看图,仿写句子。

          星期天,公园里的孩子可真多,场面可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 15. 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
    1. (1) 【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       节日习俗:

    2. (2) 【节日实践】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根据生活经验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并填空。

      ()在洗净的糯米里加入白砂糖。

      ()将红糖和面粉拌匀,加少许水或油,团成小球。

      ()按“一勺糯米,一个红糖球,再一勺糯米”的比例,将其放进粽叶里并包起来。

      ()将糯米洗干净。

      ◆我能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包粽子的过程。

      (洗)————————————

    3. (3) 【节日论坛】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 16. 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 (1) 下列词语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厌 B . 废寝忘食 C . 鸦雀无声 D . 勤学好问
    2. (2) 《和时间赛跑》一文告诉我们(    )
      A . 一时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 .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3. (3) 《争吵》中父亲把戒尺折断是想让“我”明白(    )
      A . 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要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B . 戒尺是用来进攻的,“我”却不知道打克菜蒂一顿,真是太傻了。
  • 1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 (2) 凌晨,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醒来;下午,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 18.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1) 爆竹声中一除。(    )
      A . B . 表示年龄的单位
    2. (2) 路上行人断魂。(    )
      A . 想要;希望 B . 将要 C . 欲望 D . 需要
    3. (3) 独在乡为异客。(    )
      A . 有分别;不相同 B . 另外的;别的 C . 奇异;特别 D . 惊奇;奇怪
  • 19.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1) 那个农夫“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    )
      A . 他干了一天的活,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B . 他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死在树桩上。
    2. (2) “兔不可复得”的原因是什么?(    )
      A . 那个人的运气不好。 B .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偶然的,不能把偶然的事情当成必然的事情。
    3. (3)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多选)
      A . 做事情要像那个种田人一样执着,持之以恒。 B .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C .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 20. 阅读《绝句》,完成下面问题。
    1. (1) 先补充诗句,再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动态与静态。

      燕子

      鸳鸯

      写燕子是态描写,写鸳鸯是态描写。

    2. (2) 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①“融”与“飞”的关联

      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

      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

      ②“暖”与“睡”的关联

      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

      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

  • 21. 留心观察
    1. (1) 一天之内,什么时间开什么花呢?连一连吧!

      午时花        凌晨四点

      夜来香        五点左右

      牵牛花        七点

      睡莲          中午十二点左右

      烟草花        下午三点

      月光花        傍晚六点

      昙花          傍晚七点左右

      万寿菊        晚上八点

      蔷薇          晚上九点左右

    2. (2) 法布尔是国著名的,《蜜蜂》选自他的《》。请你试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他做这个实验的过程:捉蜜蜂→

      他做的这个实验,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选一选,填一填!

      ①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

      ②给蜜蜂做上记号

      ③四公里外放飞

      ④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便于观察

      c.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的品质。

    3. (3)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这两句话主要写
  • 22. 读句子,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1. (1)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热闹”的意思是(    )
      A . 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 . (景象)繁盛活跃。
    2. (2)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功夫”的意思是(    )
      A . (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B . 本领;造诣。
    3. (3) 画上有船的船工。“撑”的意思是(    )
      A . 抵住 B . 支持 C . 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 23. 给下列划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 (1) 千门万户瞳瞳日(    )
      A .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B .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样子。
    2. (2) 路上行人欲断魂(    )
      A . 没有力气。 B . 伤感、哀伤。
    3. (3) 独在异乡为异客(    )
      A . 他乡、外乡。 B . 奇异的地方。
  • 24. 填一填。
    1. (1) 本课所学的三首诗分别写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元日》写的是;《清明》写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填传统节日名称)
    2. (2) 我能从诗句里知道节日的习俗。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

  • 25. 读句子,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1) 兔触株,折颈而死。(    )
      A . 步行。 B . 跑。
    2. (2) 释其耒而守株。(    )
      A . 于是。 B .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 (3) 而身为宋国笑。

      身:A.身体。    B.自己。

      为:A.被。      B.为了。

  • 26.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 (1)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 荷花太美了,“我”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以为自己也成了荷花。 B . “我”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人,看到荷花忍不住编起了故事。
    2. (2)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句话中的“翩翩起舞”“随风飘动”描写了,“雪白”描绘出

      A.荷花洁白的颜色

      B.微风吹拂下荷花优美的姿态

  • 27. 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1. (1) 这句话从羽毛、等三个方面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2. (2) 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 28. 再次阅读《赵州桥》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 (2) 为了体现上题中的那句话,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 (3) 这种先整体介绍事物特点再具体分析的结构形式是
  • 29.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 (1) 这首诗是画的《》题写的诗,歌咏了的美好时光。
    2. (2) 翻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30. 知识拓展。
    1. (1) 这首诗的作者和并称“三苏”。
    2. (2) 诗中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动态景物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