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12-30 浏览次数:6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纽约《世界日报》曾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发广告,评价毛泽东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雷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②④③
  •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三大战役的胜利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改革开放
  • 3.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 4.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 . 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 5.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1949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B . 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 C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D . 1956年主持中共八大
  • 6.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   )

    A . 青年节 B . 建军节 C . 国庆节 D . 端午节
  • 7. (2016八下·芜湖期中)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八大
  • 8. (2016八下·芜湖期中)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力解决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国两制
  • 9. (2016八下·芜湖期中)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0. 2014年3月24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力攻克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国两制
  • 11.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 12. 1949年,毛泽东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信中所说的这次会议通过并被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其成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的重要文献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

    A . 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 . 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C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4. 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今年(2016年)有(   )

    A . 60周年 B . 64周年 C . 65周年 D . 66周年
  • 15.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 . 制定《共同纲领》 B .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 . 制定宪法 D . 确定国旗、国歌
  • 17.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  )

    A . 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 . 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C .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完成 D . 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18.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19.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0. 时代不同,主题不一。下表中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是(   )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 .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二、<b >列举题</b>
三、<b >综合题</b>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 (1) 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 (2) 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 (3) 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 (4) 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 24.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大干了再大干,亩产超万斤”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材料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与什么运动相关?“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又与什么事件相关?

    2. (2)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材料二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

      方面

      史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3. (3) 材料三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口号折射的是什么事件?概括口号的特点。

    4. (4) 材料四中的口号说明我国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材料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列强发动哪一场战争让北京“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什么事件让北京“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什么说“1949年的秋天北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2. (2) 材料二中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3. (3) 结合上述材料,中国人民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你得到什么启示?

  • 26.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读上面碑文,请回答:

    1. (1) 这是北京的那一座建筑?

    2. (2) “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 (3) “ 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

    4. (4) “三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指哪一时期?结束于哪一历史事件?

    5. (5) 当你站在这一雄伟建筑前,你会有哪些体会?

    6. (6) 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此碑写碑文,你准备添加哪些内容?

  • 27.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 (2) 歌曲中提到“旗帜”是指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4. (4)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 (5)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 28. 为进行“寻根”教育,天津市某校开展 “搜寻记忆——我写家史” 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津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爷爷的回忆】爷爷出生于1940年10月1日,在他的记忆里,祖父是晚清的大商人,1912年—1919年期间,祖父创办了“福新纱厂”和“福新面粉厂”,可后来由于外国资本家的排挤和压榨,最终在抗战期间倒闭。

      你知道晚清有个状元实业家叫什么吗?他认识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发展民族工业,因此他提出了什么口号?你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爷爷的祖父是在哪一事件的鼓舞下创办了这些近代工业的吗?

    2. (2) 【爷爷的生日】爷爷9岁生日那天,举国上下欢腾,在天安门前举行了隆重庆典。

      你知道爷爷9岁生日这天中国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事情吗?

    3. (3)

      【爷爷的“宝贝”】爷爷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上面是小津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4. (4) 【“我写家史”】小津拟定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上述过程告诉我们应怎样写好“家史”?

  • 29.

    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 (1) 材料一图1人物是我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图2 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至今人们仍然怀念图3人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分别开始了怎样的探索?第二次探索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 (3) 阅读材料三,历史上英、美两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实现了把“把权利卷进制度的笼子里”?美国在文件中是如何限制统治者的权利的?

    4. (4) 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发表有什么标志意义?

    5. (5) 材料五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 30. 探究题

    【庄严的宣告】材料:“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              会议上的讲话

    1. (1) 请将材料的空白处被充完整。

    2. (2) 你怎样理解材料所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3. (3) 【不变的信念】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初期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