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安徽芜湖二十九中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

更新时间:2016-09-09 浏览次数:3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b ></b>
  • 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2.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力解决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国两制
  • 3.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八大
  • 4.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 . 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地改革完成。 D .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 5.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6. 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  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改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企的改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A . 川藏公路 B . 青藏公路 C . 新藏公路 D . 青藏铁路
  • 8.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 .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D .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 9.

    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0. 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 11.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严重后果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2. 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 . 生产合作化 B . 赎买 C . 集体化 D . 大包干
  • 13. 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 ”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 整风运动时期
  • 14. 在建国后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5.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下列各项,属于下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

    A .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 .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 . 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17.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 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 . 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 . 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 18. 家庭联产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A . 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 . 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 . 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D . 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 19.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 提高了中国威望 D . 结束十年文革。
  • 20. 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 .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 .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b >综合题</b><b ></b>
  • 2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  代

    1980

    1981

    1982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1. (1) 据提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会    议

      重  大  决  定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2) 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

    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 22. 辨析改错题

    1.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2) 1950年刘伯承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朝鲜,抗美援朝。

    3. (3) 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4. (4) 文革结束的标志是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

  • 2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注定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1. (1)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初级阶段。

    2. (2)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失误是“大跃进”和

    3.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企改革加快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迈进。

  • 24. 弘扬正能量,圆我中国梦,写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1. (1) 为建成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铁人”是

    2. (2) 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人民好干部是

    3. (3) 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带核试验工作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