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6-08-29 浏览次数:970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B . 皂化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 . 和H2加成后能提高其熔点及稳定性 D . 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 2. (2015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 B . 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 . 氯分子的电子式: D . 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
  • 3.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 . 由电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C . 有键能很大的共价键存在的物质熔沸点一定很高 D . 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 .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 CO+H2 CO2+H2O    途径b:C CO2 C . 食物中可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如香肠中可以加少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新鲜 D . 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 5. 对于复分解反应:X+Y→Z+W,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Z是强酸,则X和Y必有一种是强酸 B . 若X是强酸,Y是盐,反应后可能有强酸或弱酸生成 C . 若Y是强碱,X是盐,则Z或W必有一种是弱碱 D . 若W是弱碱,Z是盐,则X和Y必有一种是强碱
二、<b >选择题</b>
  • 6. “轨道”2Px与3Py上电子一定相同的方面是(  )

    A . 能量 B . 呈纺锤形 C . 自旋方向 D . 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7. 部分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的数据如表,则以下推理肯定错误的是(  )

    共价键

    C﹣C

    C=C

    C≡C

    键长(nm)

    0.154

    0.134

    0.120

    键能(kJ/mol)

    347

    612

    838

    A . 0.154 nm>苯中碳碳键键长>0.134nm B . C=O键键能>C﹣O键键能 C . 乙烯的沸点高于乙烷 D . 烯烃比炔烃更易与溴加成
  • 8. H2SO3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O3⇌H++HSO 和HSO ⇌H++SO ,若向H2SO3溶液中(    )
    A . 通入氯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 . 通入过量H2S,反应后溶液pH减小 C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平衡向右移动,pH变小 D . 加入氯化钡溶液,平衡向右移动,会产生亚硫酸钡沉淀
  •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 、Cl B . =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 .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 、SO D . 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
  • 10.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 . Na2CO3溶液中CO 的水解:CO +H2O=HCO +OH C .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 . 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 +Ba2++OH=BaCO3↓+H2O
  • 11. 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得到Cl2和NaOH(aq) B . 教材所示的铜﹣锌原电池在工作时,Zn2+向铜片附近迁移 C . 电镀时,电镀槽里的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 . 原电池与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 . 1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 .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 .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 , 失去8NA个电子
  • 13. (2016高一下·厦门期中)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C .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 14.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 . 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 C . 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 . 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
  • 15.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 .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15%的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 . 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 16.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11.9g金属锡(Sn)跟100mL 12mol•L1 HNO3共热一段时间.完全反应后测定溶液中c(H+)为8mol•L1 , 溶液体积仍为100mL.产生的气体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消耗氢氧化钠0.4mol.由此推断氧化产物可能是(  )

    A . SnO2•4H2O B . Sn(NO34 C . Sn(NO32 D . Sn(NO32和Sn(NO34
三、<b >选择题</b>
  • 18. 含有碳碳单键、双键交替的有机物可看作有“共轭”结构,以下有这种结构的是(  )


    A . 苯乙烯   B . 1,3﹣环己二烯    C . 天然橡胶 D . 聚乙炔
  • 19. 10m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 . K2SO4 B . CH3COONa C . CuSO D . Na2CO3
  • 20. 制备下列有机化合物时,常会混有括号内的杂质,以下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 . 苯(甲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NaOH溶液,分液 B . 乙烷(乙烯),催化条件下通入H2 C . 乙酸(乙醛),加入新制氢氧化铜,蒸馏 D . 乙醛(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蒸馏
  • 21.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 . 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 . 反应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 , 则H2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D . 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 22. 将amol NaHCO3和bmol Na2O2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当剩余固体为Na2CO3、NaOH,排出气体为O2、H2O时, 的值可能为(   )
    A . 1.0 B . 1.35 C . 1.5 D . 2.0
  • 23. 和碳同一主族的硅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处在电子层上(填写电子层符号),最外层有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碳原子核外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
  • 24. 1个C原子的单键氢化物分子是CH4 , 2个C原子的单键氢化物分子则为C2H6 . 以下各对分子间不存在类似关系的是(  )


    A . NH3与N2H4   B . H2O与H2O2  C . SF6与S2F10   D . SCl4与S2Cl2
  • 25.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原因可能是 (  )

    A . 石墨中还有范德华力 B . 石墨熔化也要破坏共价键,且键长更短 C . 石墨热稳定性更好
  • 26. 已知常温下,H2CO3:Ki1=4.3x107、Ki2=5.6x1011 . 结合H+的能力Na2CO3溶液(填”>”、”<”或“=”)NaHCO3溶液,设计简单实验证明:
  • 27. 在1L0.3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4.48LCO2(标准状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之间有一些等量关系,例如:.c(Na+)+c(H+)=c(HCO3)+2c(CO32)+c(OH),另外对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四、<b >综合题</b>
  • 28. 硫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硫酸钠来制得硫化钠.制备硫化钠的反应原理为:Na2SO4(s)+4H2(g)⇌Na2S(s)+4H2O(g)﹣Q,已知该可逆反应在1000℃时达到平衡,并保持反应器内恒温恒容.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表示为,若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当平衡移动时,K值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当K值变大时,逆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氢气和水蒸汽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加入少量Fe3O4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移除部分Na2S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3) 该温度下,在2L盛有2.84g Na2SO4的密闭容器中通入H2气体,10分钟后测得固体质量为2.264g.则10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4. (4) 往Ba(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5. (5) 向亚硫酸钠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现象是,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
  • 29.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mol/L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的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 变化,用数字传感器绘制出滴定过程中曲线变化如下:

    实验二:碘的制取

    另取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 (1) 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仪器B;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
    2. (2) 根据表中曲线可知:此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 mL,计算该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
    3. (3) 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方案乙中,上层液体加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
  • 30. 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 , 还含有MgO、Al2O3、Fe2O3等杂质,以下是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流程图:

    已知:

    ①4FeO•Cr2O3+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

    ②Na2CO3+Al2O3 2NaAlO2+CO2↑;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I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 . 升高温度 B . 通入过量的空气 C . 将原料粉碎 D . 增加纯碱的用量
    2. (2) 固体X中主要含有(填写化学式);
    3. (3) 酸化步骤用盐酸调节溶液pH<5,并煮沸其目的是.(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操作 iv有多步组成,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依次是:加入KCl固体、蒸发浓缩、、洗涤、干燥.
    5. (5) 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操作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文字说明)

      物质

      溶解度/(g/100g水)

      0℃

      40℃

      80℃

      KCl

      28

      40.1

      51.3

      NaCl

      35.7

      36.4

      38

      K2Cr2O7

      4.7

      26.3

      73

      Na2Cr2O7

      163

      215

      376

    6. (6) 副产品Y主要含氢氧化铝,还含少量镁、铁的难溶化合物及可溶性杂质,精确分析Y中氢氧化铝含量的方法是称取n g样品,加入过量(填写试剂)、溶解、过滤、再(填写试剂)、…灼烧、冷却、称量,得干燥固体m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 31. 煤化工可制得甲醇.以下是合成聚合物M的路线图.

    已知:①E、F均能发生银镜反应;② +RX +HX完成下列填空:

    1. (1) 关于甲醇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序号).

      a.甲醇可发生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  b.甲醇可以产生CH3OCH3(乙醚)

      c.甲醇有毒性,可使人双目失明         d.甲醇与乙醇属于同系物

    2. (2) 甲醇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 写出G的结构简式
    4. (4) 取1.08gA物质(式量108)与足量饱和溴水完全反应能生成2.66g白色沉淀,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2. 重要的化学品M和N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i.

    ii.

    iiiN的结构简式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C 与E生成M的反应类型是
    2. (2)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X:       Z:   E:
    3. (3) C和甲醇反应的产物可以发生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的产物是:
    4. (4) 1molG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 mol H2发生反应
    5. (5) 写出一种符合下列要求G的同分异构体

      ①有碳碳叄键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

    6. (6) 1,3﹣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物质,请设计由乙醇合成它的流程图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 33. 硝酸是重要的氧化剂,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 (1) Fe与Cu混合物与65%的硝酸反应会产生大量NO2 , 该反应使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已知ρ=1.4g/cm3).
    2. (2) 各为0.1mol的Cu与Fe混合物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产生4.48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该反应消耗的硝酸为 mol.
    3. (3) 4.4gFe与Cu混合物与过量的硝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的1.12L的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其中铜的质量为 g.
    4. (4) Fe与Cu混合物共有a mol,其中铜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将该混合物全部投入b mol的硝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仅有NO,

      ①若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2+、Cu2+时,则b的取值范围是(用a、x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