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平凉华亭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7-12-08 浏览次数:2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 .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 2. (2016八上·阳新期中) 下列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A . 医院里的B超 B . 蜜蜂翅膀振的振动(每秒约300~400次) C . 蝴蝶飞行时拍打翅膀(每秒约2~4次) D . 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
  • 3. 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 人潜没在水中,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 . 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人用正在发音的音叉抵住牙齿,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骨髓中传播
  • 4.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 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 5. 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它三个现象不同的是(   )
    A . 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 B .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 . 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D .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
  • 6. 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
    A . 把铜加热到100℃ B . 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 . 冰雪融化 D . 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 7. 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雾”,“水雾”是在车窗的(  )
    A . 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 . 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 . 都在内表面 D . 都在外表面
  • 8. 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A .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 .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 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 9.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 . 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 .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 .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10. 把一杯﹣5℃的冰连同杯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则(   )
    A . 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 B . 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也不熔化 C . 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 . 桶中的冰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 11.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 . 红、绿、蓝 B . 红、黄、蓝 C . 红、黄、紫 D . 黄、绿、紫
  • 12. 太阳的热主要通过某种光传播到地球上,这种光是(   )
    A . 白光 B . 红光 C . 红外线 D . 紫外线
  • 13. 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B . 物质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 . 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不可见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D . 晶体熔化吸热,固液共存,温度升高
  • 14. 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 .   甲 B . C . D .
  • 15.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实验题
  • 16.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1. (1) 如图1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为℃;图2为某一温度计刻度的一部分,其读数为℃.

    2. (2)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有以下几个步骤,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只需填写序号)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选取合适的温度计,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d.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 17.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中学的初二物理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音叉接触水盆里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系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放置在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声音比原来小多了.

    实验三、把钢尺的一端压紧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改变伸出的长度,再次使它振动.仔细听两次的声音.

    以上三个实验,实验表明声音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18. 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 (1) 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2. (2) 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 (3) 如果图2甲、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图是液体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4. (4)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5. (5) 根据图3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19.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阳湖中学科技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
    1. (1) 活动步骤

      ①选两只(相同/不同)的透明广口玻璃瓶,并在用来密封广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间各钻一小孔.

      ②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和装有空气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都盖上木塞,并在木塞中间的小孔中各插入

      ③将两只广口玻璃瓶放人冰箱冷藏室一段时间,使两瓶气体的相同.

      ④从冰箱中取出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⑤每隔3min观察并记录数据(持续观察30min).

    2. (2) 请你在下面空白处设计一个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3) 交流

      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从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人类已认识到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正在制定国际公约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请你提出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 20.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的器材、步骤、实验分析及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 (1) 实验器材:
    2. (2) 实验步骤:
    3. (3) 实验分析及结论:
  • 21. 下图为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 (1)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2. (2) 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
    3. (3) 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理由是
    4. (4) 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进行哪项研究:
三、填空题
  • 22. 如图的实验说明了左边的音叉的传给了右边的音叉.

  • 23. 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 24. 从声音的特征看,我们平时说某个声音“震耳欲聋”,这说明说话声音;说某个声音很“刺耳”,这说明声音;我们说某个声音“悦耳动听”,这说明声音的
  • 25. 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水的沸点100℃,不但饭熟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
  • 26. 有以下温度:1530℃,120℃,55℃,37℃,23℃,0℃,﹣8℃,﹣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
    1. (1) 铁的熔点为
    2. (2)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
    3. (3) 沈高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大约为
  • 27. 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该晶体加热min后开始熔化.

  • 28. 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 29. 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类已充分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为我们服务.如,验钞机利用其的发出的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识别钞票的真伪;卫星上的探测器从高空拍照,可侦察到森林中掉到地上的香烟头发出的,达到及时控制火情的目的.
  • 30. 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的沸点最低.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二氧化碳

    沸点/℃

    -180

    -196

    -78.5

  • 31. 我国新疆的土鲁番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当地人民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如图.请回答,坎儿井的优越性在于减少

  • 32.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1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18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图1是我国节水标志,图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3. 为了增加演出效果,舞台上常喷洒一些干冰用来产生一团团的白雾,这是利用了干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 34. 光的范围很广,除了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外,大部分光是人眼感觉不到的,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频率和波长是描述光的特征的两个重要物理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波长=光速/频率.图为不同频率光的排列图谱,你请你来判断一下,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长/短).

  • 35. 如图中用到共同的物理规律是

  • 36. 小明和小强一起研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情况:小明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发现相互重叠的区域是品红颜色.小强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发现相互重叠的区域是紫颜色.这说明颜料混合的情况与色光混合的情况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是采用 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 37. 阅读下列表格,请写出你得到的两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50

    铝(棒)

    5000

    1. (1)  
    2. (2)  
  • 38.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在绕地球飞行五天后,返回舱于10月17日上午5时左右安全着陆,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新的辉煌.在几天的飞行中,航天员与亲属进行天地通话;聂海胜在轨道舱中摘下自己的航天表,让表在空中自由漂浮翻滚;神六在稳定轨道上运行后,张开太阳能帆板;飞船返回舱的外表采取了有效的隔热和降噪措施,可以保证舱内的温度和噪声均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10月17日凌晨,“神六”按计划返回,在北京航天飞控大厅大屏幕可以看到,飞船像一团火球划过夜空.飞船降落伞打开后,舱外烧得红红的,但舱内温度没有什么变化.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其中一个问题.
    1. (1) 问题1:,解答 
    2. (2) 问题2 
四、简答题
  • 39. 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 40. 如图,伽利略1607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方法是: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1.5km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3km的时间.但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伽利略的实验未能成功.这个方法在原理上对不对?请你分析伽利略失败的原因.

五、综合题
  • 41.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