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济宁邹城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11-10 浏览次数:79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 . 正常人脉搏每秒跳动约70次 C .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D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5mm
  • 2. 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公路两旁的房屋 B . 公路两旁的树 C . 他骑的自行车 D . 对面驶来的汽车
  • 3. 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 .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 .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大的物体是小轿车
  • 4.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 .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 5.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   )

    A .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不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D .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 6. 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小朋友的声音是噪声 C .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 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公路旁边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D .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 8. (2018八上·路南期中)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 9.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10.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二、<b >填空题</b>
  • 11. 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1. (1)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起自青岛主城区到黄岛,大桥全长41.58 .

    2. (2)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合 m.

  • 12. 每周升国旗时,小明发现国旗总是向上运动,是以为参照物的.如果升旗高度19.2m,《义勇军进行曲》时长48s,则国旗的平均速度为m/s.
  • 13.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14. 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时的速度为m/s;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 15. “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有时很轻柔,有时很用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观众在听音乐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模式,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16. 如图所示,研究光的反射时,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是度,反射角是度.

三、<b >实验题</b>
  • 17.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 (1) 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 (2) 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 18. 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杰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杰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 (1) 小杰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2. (2) 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
    3. (3) 据此可知,弦乐器的音调的高低是可以调节的,当弦越紧时,弦发出的音调越,当弦越粗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 19.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 (1)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 (2) 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 20.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3. (3) 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四、<b >作图题</b>
  • 21. 《凿壁偷光》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匡衡是我们邹城人,请你在图中画出匡衡通过小洞A从邻居家所借来的烛光能够照亮的范围(在烛焰上任取一点代表光源)

  • 22. 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五、<b >综合题</b>
  • 23.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12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映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6m.汽车制动后还需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 (1)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 (2) 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均的5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