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氧气和二氧化碳

更新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2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越城月考) 区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 )
    A . 比较气体的颜色 B . 闻气味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 .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2. (2020九上·海曙月考)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制备 B . 收集 C . 验满 D . 验证性质
  • 3. (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 4. (2020九上·鄞州月考) 图是小科完成 CO2 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 气密性检查 B . 添加试剂 C .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 气体验满
  • 5.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 )

    A . 甲瓶没有任何变化,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 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甲、乙瓶均变瘪 C . 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甲瓶变瘪,乙瓶外形不变 D . 甲瓶变瘪,乙瓶试液变红
  • 6.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 .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 7. 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时吸热,属于化学反应 B .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 8.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9. 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 . 测量窖内的温度 C .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 测量窖内的氮气含量
  • 10.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开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a、b分别是什么气体( )
    A . a是氢气,b是二氧化碳 B . 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C . a是空气,b是二氧化碳 D . 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
  • 12.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 B . 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 C . 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D .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 13.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 . 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 . 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 . 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 14.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 . 只有甲瓶中有水流入 B . 只有乙瓶中有水流入 C . 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 . 甲、乙两瓶都没有水流入
  • 15. (2020九上·江北月考) 下列关于实验装置用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①可用于制二氧化碳 B . 装置②可用于制氧气 C .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 D .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氢气
二、填空题
  • 16. 小强同学学了图甲所示实验后,想到铝丝是否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呢?经过查阅资料后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用于夹持铁丝的仪器名称:
    2. (2) 图中铁丝和铝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3. (3) 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
    4. (4) 铁丝和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5. (5) 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17. 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 (1) 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2. (2) 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 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蜡烛着火点改变

    3. (3) C瓶倒扣住白磷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8.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装置,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比较分析。

    1. (1) 小明用图甲和图乙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请写出具体操作:
    2. (2) 小红认为用图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比图乙更好,你认为她的理由是(写出一点)。
    3. (3) 实验过程中小红发现反应有快慢,请你列举一种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 19. 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1. (1) 甲同学将收集CO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Ⅰ.描述产生的现象:

      Ⅱ.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2) 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没有气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0.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 (1)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小明同时也总结出三个实验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的生成物是。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 (3) 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 (4) 丙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21. (2020九上·余姚月考)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 (1) 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实验仪器③的名称

    2. (2) 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的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50.0g

      1%

      0.1g

      9mL

      50.0g

      2%

      0.1g

      16mL

      50.0g

      4%

      0.1g

      31mL

      本实验中,测量氧气的装置是(如图甲)(从A.B.C中选择合适的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用图乙装置进行出的三个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你认为他称量的是:

      A.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双氧水的质量

      B.分别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C.记录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

四、解答题
  • 22. (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西昌再次发生森林大火,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该起火灾也造成了19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为了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学会燃烧与灭火,预防火灾发生。
    1. (1) 消防员携带鼓风式森林灭火器(如图)进山灭火,该灭火器通过内置柴油发动机使鼓风机扇片高速转动,喷出十二级强风,这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破坏了燃烧三要素中
    2. (2) 家庭用火不慎也易导致火灾,若油锅起火,用锅盖盖住的灭火原理是
    3. (3) 为避免火灾发生,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 23. (2019七下·慈溪期末) 小明和他的伙伴们想要探究啤酒瓶中逸出气体的成分及其性质,他们用集气瓶收集了2~3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并进行实验。
    1. (1)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小木条没有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
    2. (2) 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大量的,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小明他们用空的矿泉水瓶收集了该种气体,在瓶中倒入适量水,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拧紧瓶盖,充分振荡。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小明他们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