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8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 煤炭、石油、沼气 B . 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 .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 .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 2.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 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0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D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 , 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3.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x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 .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 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 4.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 ,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 . ②③⑤⑥⑦ B . ①②③⑥⑦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①③④⑤⑦
  • 6. 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Zn为电池的正极 B . 正极反应式为2FeO +10H++6e-=Fe2O3+5H2O C .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 . 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 7. Na2S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 c(OH-) =c(HS-) +c(H+) +2c(H2S) B . c(Na+) +c(H+) =c(OH-) +2c(S2-) +c(HS- ) C . c(OH-) =c(HS- ) +c(H+) +c(H2S) D . c(Na+) =2c(S2-) +2c(HS- ) +2c(H2S)
  • 8. 用0.01mo/L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①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

    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

    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⑥ C . ①③④ D . ③④⑤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纯水中加入盐一定促进水的电离 B . 同温时,等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pH大 C . 加热CH3COONa溶液,溶液中 的值将变大 D . 0.1mol·L-1HA弱酸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
  • 10. 在某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ΔH , 符合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p3>p4 , 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 . p3>p4 , 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 . p3>p4 , 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 p3>p4 , 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11. 已知某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外电路电子从B极移向A极 B . 溶液中H+由B极区移向A极区 C .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 . A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 - 8e-+ 2H2O = 2CO2 + 8H+
  • 12. 已知25℃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Ksp(FeS)=6.3×1018;Ksp(CuS)=1.3×1036;Ksp(ZnS)=1.6×102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 . 除去工业废水Fe2+中的Cu2+ , 可选用FeS作沉淀剂 C . 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 D . 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则使Ksp(ZnS)变小
  • 13. 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L-1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1mol•L-1的HCl混合,在混合溶液中:n(NH )+n(H+)-n(OH-)=bmol.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
    A . 9~11之间;0.1 B . 9~11之间;0.05 C . 12~13之间;0.2 D . 13;0.1
  • 14. 某温度时,可用K2S沉淀Cu2+、Mn2+、Zn2+三种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sp(CuS)最小,约为1×10-20 B . 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c(S2-)增大 C . 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 D . 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二、多选题
  • 15. 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内容

    结论

    A

    H2O(g)变成H2O(l)

    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  ΔH=−271kJ·mol−1

    ΔS=+8J·mol−1·K−1

    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
  • 16.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41.8kJ·mol-1

    ③CO(g)=C(s)+ O2(g)    ΔH=+110.5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填序号)。
    2. (2) H2的燃烧热ΔH=
    3. (3) 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 (4) 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 (5)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P(s,红磷)+ O2(g)= P4O10(s)    ΔH=-738.5kJ·mol-1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 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 (1) 根据图示,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
    2. (2)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a.0.20mol·L-1     b.0.12mol·L-1       c.0.10mol·L-1     d.0.08mol·L-1

    3. (3)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4) 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请在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达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 18. 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打开K2 , 合并K1 , B为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打开K1 , 合并K2 , E为极,F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3. (3) 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原因是
四、原理综合题
  • 19. 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已知水在25℃和95℃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 (1) 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填“A”或“B”)。
    2. (2) 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1×1010 mol/L,该溶液pH为
    3. (3) 在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将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
    4. (4) 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化学式

      HCN

      HClO

      H2CO3

      电离常数(25℃ )

      K=4.9×10-10

      K=3×10-8

      K1=4.3×10-7、K2=5.6×10-11

      25℃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NaCN②NaClO③Na2CO3④NaHCO3 ,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序号),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25℃ 时,将n mol•L1的氨水与0.2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 )=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NH3•H2O的电离常数Kb=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