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猜想卷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6 浏览次数:15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草原不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导致放牧系统单元的草地、畜群、人居关系逐渐失衡,造成草原“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下降,出现草地退化、牧业衰退、牧民返贫等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从人居、草地和畜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优化放牧系统单元体系,形成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放牧系统单元优化模式,解决草原不合理管理和利用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水热条件较好、草地面积较小但生产力较高的地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家庭牧场或公司化运营的小型牧场定居放牧模式。这种放牧系统单元主要以家庭或小型牧场为单位,以商品的专业化生产为目的,通过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牧民能够拥有一定的牧业生产规模,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模式可以突破草地载畜量的束缚,将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并且可以将资源配置合理化,使放牧系统单元的草地、畜群、人居趋于最佳化发展。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定居放牧模式可以促进形成农业的粮、经、饲三元结构,改善农业和产品的结构性缺陷。在南方农牧交错区,该模式可以利用冬闲田建植超短期栽培草地,使传统的热带、亚热带水稻生产与牧草和草食家畜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光能转化率,丰富产品多样性,提高经济效益。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地潜力,发展家庭牧场或小型牧场放牧模式,施行精密的划区轮牧,如日粮计或小时计的划区轮牧,实现草牧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农牧民脱贫致富。

    在草地资源大面积分布但生产力较低的地区(西部荒漠或荒漠草原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以联户或合作社为单位的现代游牧模式。这种放牧系统单元以规模化、低投入、粗放式的草地畜牧业生产为目的,依据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原则,通过大范围、长距离的人居和家畜迁徙、游牧,维持人居、草地和家畜的时空平衡关系,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草地资源大面积分布且生产力较高的地区(北方温带草原和草甸分布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草原分布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以合作社或公司化运营的大型牧场为单位的划区轮牧模式。这种放牧系统单元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草地畜牧业生产为目的,不仅可以保证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牧业持续生产双赢。

    (摘编自董世魁《草原自然公园建设促进保护利用协调发展》)

    材料二:

    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

    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像皮肤一样覆盖着山川大地,占据了我国约40%的国土面积,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草原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0%生活在草原地区,牧区和半牧区的牧民90%的收入来自草原。另外,当前全国正在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显然,一些重要而敏感的草原生态系统需要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严格保护。

    建设草原自然公园,一要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发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二要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制定全国性的草原自然公园发展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类型丰富、建设规范、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草原自然公园体系。涉及草原自然公园周边社区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全国不同区域内草原的特点、保护目标及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将自然生态、草原文化、生物多样性、生态体验及合理利用示范等要素融入不同区域的草原自然公园发展。此外,还应按照草原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科学地开展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工作,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在草原自然公园的管理上,一定要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对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草原自然遗迹及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对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以自然封育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使草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开展草原巡护、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活动,杜绝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草原植被景观的原生性和完好性。

    草原自然公园需要科学规划,进行禁牧、休牧、轮牧的分区建设,制定草原健康质量标准,发展草畜平衡的放牧模式;要严格监管,在有效保护重要草原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草原生态价值商品化,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区,为草原可持续利用、乡村振兴及巩固扶贫成效方面提供示范。

    将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建立生态监测点,长期、连续性地监测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等草原生态状况,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影响因素等,掌握、探索草原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为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以科普和生态文化展示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

    (摘编自赵金龙、张丽荣《草原自然公园: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去我国草原管理和利用的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的后果是草地退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B . 北方农牧交错区和南方农牧交错区,虽都可发展定居放牧模式,但该模式在南方农牧交错区的作用更明显。 C . 建设草原自然公园的区域需要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和较高的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示范价值。 D . 要想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并且为乡村振兴及巩固扶贫成效提供示范,首先要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优化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放牧系统单元体系时,应从整体出发,不能只考虑人居、草地和畜群中的单个因素。 B . “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原则对草地资源大面积分布但生产力较低地区的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有借鉴意义。 C . 制定草原自然公园发展规划要以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为基础,这样才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D . 草原生态修复对保持草原植被景观的原生性和完好性有重要作用,其方式主要有自然封育与人工修复两种。
    3. (3) 下列关于建设草原自然公园的价值,材料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
      A . 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需要 B . 是推动中华文明演进的需要 C . 是发挥草原经济效益,进行生态扶贫的需要 D . 是丰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需要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5) 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放牧系统单元?各有什么优势?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霍乱之乱

    池莉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我和秦静值夜班。防疫站的人基本走光了,只剩下科室主任闻达。从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二十多年了,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

    电话骤然响起。

    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又来了,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霍乱、天花和鼠疫。”

    我和秦静傻了眼,洪大夫在电话里大叫:“喂,我们该怎么办?”

    秦静咬了咬牙,接过了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传染源。”

    洪大夫大叫:“糟了!粪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

    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清单,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

    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

    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的甘南县突然出现大量肺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行病防治方案,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

    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间,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

    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

    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用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我是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疗。”

    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准备进行卷帘式消毒。

    村里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

    闻达说:“不是不是,是来给你们消毒的。”

    村民们怒火万丈:“我们没有毒,你们来消毒做什么?”

    关键时刻,闻达急中生智叫消杀科的人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做出开心的样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被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

    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

    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们最感激的是,你们让领导注意到了臭塘村。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

    我们无奈地笑笑,走了。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摩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接到洪大夫的电话,“我和秦静傻了眼”,说明“我”对霍乱的突然出现既感到震惊,又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B . 霍乱发生后,闻达开列的所需设备“写满了三张纸”,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 C . “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这句话体现了闻达对病毒有着清醒的认识,发人深思。 D . 送行时村民们对医护工作者心存感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自此有望改善。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真实性,拉近与读者距离,不过也容易受到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限制。 B . 小说开头“跳动”“穿过”“爆响”“扫”等词语,清晰地描绘出天气和时间的变化,渲染了霍乱发生时的恐怖气氛。 C . “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 D . 小说插叙了闻达年轻时消灭鼠疫的情况,它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后面消灭霍乱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3. (3) 小说三次写到闻达的鞋子,每次表达效果都不同,请简要分析。
    4. (4) 谈到创作时,作者说“将自己的担忧写进了小说”。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慕容翰字元邕,廆之庶长子也。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廆甚奇之,委以折冲之任。行师征伐,所在有功,威声大振,为远近所惮。作镇辽东,高句丽不敢为寇。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卒伍 , 莫不乐而从之。及奔段辽,深为辽所敬爱。柳城之败,段兰欲乘胜深入,翰虑成本国之害,诡说于兰,兰遂不进。后石季龙征辽,皝亲将三军略令支以北,辽议欲追之,翰知皝躬自总戎,战必克胜,乃谓辽曰:“今石氏向至,方对大故,不宜复以小小为事。燕王自来,士马精锐。兵者凶器,战有危虑,若其失利,何以南御乎!”兰怒曰:“吾前听卿诳说,致成今患,不复入卿计中矣。”乃率众追皝,兰果大败。翰虽处仇国,因事立忠,皆此类也。及辽奔走,翰又北投宇文归。既而逃,归乃遣劲骑百余追之。翰遥谓追者曰:“吾既思恋而归,理无反面。吾之弓矢,汝曹足知,无为相逼,自取死也。吾处汝国久,恨不杀汝。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反;不中者,可来前也。”归骑解刀竖之,翰一发便中刀镮,追骑乃散。既至,皝甚加恩礼。建元二年从皝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皝素忌之遂赐死焉翰临死谓使者曰:“翰怀疑外奔,罪不容诛,不能以骸骨委贼庭,故归罪有司。天慈曲愍,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但逆胡跨据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志吞丑虏,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不图此心不遂,没有余恨,命也奈何!”仰药而死。

    (节选自《晋书·慕容翰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元二年/从就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皝素忌之/遂赐死焉/ B . 建元二年/从就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皝素忌之/遂赐死焉/ C . 建元二年/从就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皝素忌之/遂赐死焉/ D . 建元二年/从就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皝素忌之/遂赐死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句丽,国名,东晋以后占据今辽宁省南部、朝鲜北部等地,后为唐高宗所灭。 B . 卒伍,一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一组为伍,百人一组为卒,在文中指士兵。 C . 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后被用作军队的通称。 D .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用来指称朝廷中各级官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慕容翰勇武有才,威名远震。慕容虞认为他是个奇才,托付给他杀敌的重任,他在所到之处建立功勋,远近的敌人都忌惮他,高句丽也不敢前来携掠。 B . 慕容翰足智多谋,心怀故国。柳城之败后,段兰想乘胜追击,慕容翰害怕会对自己的国家构成危害,说谎骗了段兰,段兰便不再前进。 C . 慕容翰箭术高超,心有慈柔。他在离开宇文归的部落后,宇文归派人来追,他不想杀追赶他的士兵,就只是射箭击中他们的佩刀,将他们吓退。 D . 慕容翰颇有远见,料事如神。慕容就占领令支以北的地方,段辽想要追击,他认为慕容就不易被战胜,劝阻段辽,但段辽并未听从,最终大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者凶器,战有危虑,若其失利,何以南御乎!

      ②吾既思恋而归,理无反面。吾之弓矢,汝曹足知,无为相逼,自取死也。

    5. (5) 慕容翰临死时说自己“没有余恨”,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梅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天山路傍”“黄云下”描写梅树的生长环境,写出塞上梅树的寂寥。 B . 和亲的王昭君已经去世,出使的汉使已经返回,从此这株梅花就没人为它驻足停留。 C . 诗人对塞上梅树没有生长在长安这种热闹地方而被世人随便采撷感到庆幸。 D . 这首诗在描写梅花时遗貌取神,意在言外,将梅花神韵形象地传递出来。
    2. (2) 请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五、六两句。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2. (2)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 (3) 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最早的人类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之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还是一种游艺活动。人们说春季草长莺飞,最适合放风筝。放飞风筝,其实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对话。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明清风筝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在大小、样式、放飞技艺、扎制技术和装饰上,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B . 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C . 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D . 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大小、样式、放飞技艺、扎制技术和装饰上,明清风筝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B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控制体重是一直以来的话题,说到控制体重,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控制饮食。但实际上,往往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不正常的饮食欲望。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绪问题对于饮食欲望的影响,情绪问题常常是不正常饮食欲望产生的原因。因此,______①______ , 不要想着用食物来化解问题,而应该去寻求其他的应对策略,让进食不受情绪问题影响。

    很多人选择用过度节食的方式来控制体重,然而,______②______ , 会让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有研究表明,当过度节食的人______③______ , 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所以过度节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的方法似乎并不可取。

    控制体重是个缓慢的过程,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适度的运动,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为内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沦。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晓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