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jīnɡ huánɡ

    fù  ɡài

    nónɡ chóu

    fān  xiānɡ  dǎo  ɡuì

    qī  cǎn

    cuō róu

    nuó  yí

    yān   zhī   fēi   fú

  • 2. 查字典填空

    “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腻”在字典中解释有: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腻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细致;⑤黏;⑥污垢。下列词中的“腻”分别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油  听

  • 3. 下面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tì) 蜜(jiàn) 热(chì) 素手(zhuó) B . (shì) 日(chǔ) 役(pú) 头涔(cén) C . (jù)   褴(lǚ)    汤(chí)    弄机(zhù) D . (yē)   徘(huí)   融(zhēnɡ)  商业簿(bù)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能歌善舞  千门万户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B . 垂头丧气  乌合之众  行善极德  哄堂大笑 C . 荒无人烟  万不得以  悠哉游哉  悬灯结彩 D . 青面缭牙  随心所欲  裁然不同  春风拂面
  • 5. 下面词语中不是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是(    )
    A . 勇夺第一 B . 摘得桂冠 C . 拔得头筹 D . 喜出望外
  • 6. 下列句子带点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过春节了,人人都会穿上新鞋新衣,好在新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 . 网课学习中,如果没有自律的勇气,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C .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念念叨叨下去。 D . 2020年春节期间,八十多岁的钟南山爷爷,在告诫所有人尽量不要去武汉时,自己却奋勇当先来到武汉,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 7. 对《匆匆》一文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说明过去的日子非常轻非常薄。 B . 作者用了两个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动感和美感。 C . 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觉得时间像孩子一样不可捉摸。 D . 日子逝去,如烟雾消散,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时间流逝悄无声息。
  • 8.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纤纤擢手(朴素) B .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 C .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 D . 泣涕如雨(落下)
  • 9.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些日子。 B . 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唱粥的过程,将温馨甜蜜、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C . 《寒食》是宋代诗人韩翃写的,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重要民俗节日之一。 D . 汤姆、索亚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
  • 10.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    )
    A . 马克·吐温《美国》 B .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C . 丹尼尔·笛福(英国)
  • 11. 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
    1. (1) 中国诗词源远流长,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寒食》一诗中描写寒食节赐火的一句是。我还知道(诗人)写的(诗题)描写的是的习俗,其中,(诗句),记载了这个节日的习俗。
    2. (2)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为了抒发真实的情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也可以把写出来。
    3. (3)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他围绕核心问题“”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稍纵即逝的。读了课文,我想起了珍惜时光的一句古诗:
  • 12. 句子练习。
    1. (1) 根据语境,按合理的心情状态展开想象,写出对身边景物的感受

      今年,3月12日,蕲春县城解除封闭状态,我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雷溪河边,

    2. (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3. (3) 身无分文的康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4. (4) 听了“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谁都佩服那些最美逆行者。(改为反问句)
    5. (5) 通过这次网课学习,使我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修改病句)
二、生活实践
  • 13. 这是六(1)班曹青同学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所做的折线图。你能读懂吗?

    1. (1) 他是针对情况做的折线图。
    2. (2) 他记录了从日到日的人数。
    3. (3) 最高峰是日,有人。
  • 14. 疫情中,我要记住。
    1. (1)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抗疫期间涌现了许多英雄,请准确写出两位英雄的名字,感恩他们:
    2. (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中,16个省份346支医疗队4.26万人,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支援湖北。其中,省援助我们黄冈市。
三、阅读理解。
  • 15.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选自《那个星期天》)

    1. (1) 这段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在文段中找出来。
    2. (2) 作者为了写出这个意思,他列举了四个事例,将等待中的情感融入这些具体事例中。
    3. (3) 这些事例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 (4) 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心情。
  • 16.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 , 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乱:;②云:;③鞭:;④ 释:

    2. (2) 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3) 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 1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展,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1. (1) 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是(    )
      A . 一树火红的三角梅 B . 至爱的朋友 C . 阳光 D . 一株高高的芙蓉树
    2. (2) 对“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长在“我”的窗外 B . 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 C . “我”与它相处的时间久了 D . 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
    3. (3) 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只要改变心态,便会发现到处是新的风景 B . 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不仅串联起窗外情景的更迭,更为哲理的抒发穿针引线 C . 失落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如同随风而逝的繁华 D . “我”的心情变化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
    4. (4) 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5) 作者在刻画芙蓉树和三角梅形态的时候,只用寥寥数笔,你觉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四、语言实践、习作。(任选一题)
  • 18. 题目一:过完这个学期,你将告别小学生活。回望六年小学岁月,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一定有许多难忘的人、难忘的事。请以“别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2020年的春节让人难忘。因为新冠肺炎的肆虐,很多人投身这场抗疫大战中,咱们小学生也不是局外人。好好想想:疫情中,什么给你感受最深?你曾经非常期待什么?请自定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内容写,重点突出。②文章层次清楚,叙事生动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