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1-03-22 浏览次数:9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chì)   面面相(qù)   国淬   良辰美景 B . 绔(zhì)    炙人口(kuài)    寒暄  枯躁无味 C . (yè)    液(zhān)    崔嵬  繁文缛节 D . 骨(hái)    无音信(yǎo)    杜撰  人才济济
  •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B . 武警边防支队成功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小海豹由于鳍部受伤,被送到大丰港“海洋世界”接受治疗。 C . 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在中国未来的10年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这个行业需要洗牌,需要让价格和利润回归正常。 D . 艺人们过去一直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 3. 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人人____________, 人人又___________。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的日子是_______________,年轻人的时间______________。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

    ①不断丧失时间         ②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③不断拥有时间         ④当然比老年富有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②④① D . ③①②④
二、语言表达
  • 4.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而有意义的。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当今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生产和投资一体化时代,贸易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广义上看,当今可进行国际贸易的不仅包括传统的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货币、规则、技术以及产品标准。后者属于全球公共品和地区公共品范畴,也必须纳入到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中,并作为划分贸易强国分类体系的一部分。

    贸易强国不是少数贸易大国的专有品,贸易小国也能成为贸易强国。贸易小国囿于国内市场规模、资源要素数量等限制,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贸易规模,但它们可能在某些细分产品市场上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也应该属于贸易强国。

    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视角来看,贸易强国的内涵又有所不同。以往的贸易强国概念一般针对最终产品而言,但随着GVC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能否管控和协调GVC,能否占据GVC主导位置,能否在GVC某个生产工序上具有比较优势也是贸易强国所需具备的新品质。事实上,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只是由于参与GVC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才得以很快提高其贸易规模,并在表面上出口高技术产品,但获取的增加值并不高。发达国家仍控制着GVC高端环节,并攫取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高技术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所以,GVC背景下的贸易强国更多地应该表现为对GVC的控制能力、关键零部件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应的创造贸易增加值的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一国境内生产能力不等于国际交换能力,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作用才是衡量一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

    本国货币的国际流通能力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贸易的综合实力。国际交换与国内交换不同,国际交换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权不仅来自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量,还来自该国货币在世界的流通能力。除了黄金具有世界货币的天然属性之外,在金本位制结束后,纸币在世界上能否具有较强的流通能力,取决于三种功能,即贸易结算功能、投资工具功能和储蓄货币功能。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功能,流通能力必然不强,那么也就不可能取得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定价权。

    一个国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越强,越能占据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国际贸易必须在一定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下进行,才能保持安全和正常秩序。依据经济学属性,全球经济治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全球公共品,可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国际规则。第二类是主权经济体为国际规则的执行所提供的运行载体、平台或其成本。第三类是企业和私人机构对优化国际经济治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或服务。第四类是跨国公司(或其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准则。在制订这类游戏规则中,贸易强国一般都有较大的话语权。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1. (1) 下列关于“贸易强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不仅涉及商品与服务,也涉及货币、技术等全球公共品。 B . 贸易强国主要体现在贸易规模上,也体现在细分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上。 C . 贸易强国不是在出口最终产品上具有优势,而是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 D . 贸易强国既体现在国内生产能力上,也体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上。
    2.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在讲述贸易强国不只是少数贸易大国时,指出贸易强国应该进行分类。 B . 文章用对比的方法,有力说明了创造贸易增加值的能力对贸易强国的重要性。 C . 文章在对全球经济治理框架进行分类时,是按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 D . 对于贸易强国,文章先交代背景和评判标准,然后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它的内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贸易强国只针对最终产品而言,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可称得上贸易强国。 B . 如果一国的货币在世界流通能力强,该国就能取得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定价权。 C . 一国如果加强对GVC的控制能力和提供全球公共品的能力,可能成为贸易强国。 D . 国际贸易如果不在一定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下进行,就会脱离正常的运行秩序。
四、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 . 销锋            镝:刀剑 C . 粮而景从          赢:担负 D .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  絜:衡量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风飘飘吹衣 B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大王来 C . 以弱天下民              舞幽壑潜蛟 D .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度我至军中,公
    3. (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作者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方面加以叙述,凸显了始皇得天下后防范之严、统治之暴。 B . 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秦国能打败六国,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却被一击而溃”,这样的反差引发了下文对其灭亡原因的分析。 C . 第三段首先指出秦的优势仍在,接着从多方面阐释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虽不可“同年而语”,但“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水到渠成得出中心观点。 D . 选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论证法来说理,作者将“陈涉与六国、秦本身的兴亡、秦与六国、秦与陈涉”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使文章情节摇曳、气势磅礴。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五、句子默写
  • 7. 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 (1) 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2. (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苏轼《定风波》)
    3. (3) 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
六、古代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他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称“”。这首曲子写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⑤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 (1) 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2) 说说题目“方寸田园”的含义。
    3. (3) 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怎样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请结合文意概括。
八、命题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