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2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组中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样    仿人的动作 B . 着琴音    小嘎子胖墩儿 C . 换顺序    皮的孩子 D . 特别眼    进了海里
  • 2. 选出与下列词语结构不同的一项。
    1. (1) 矛盾(    )
      A . 虚假 B . 爱憎 C . 动静 D . 悲喜
    2. (2) 哭笑不得(    )
      A . 悲喜交加 B . 改朝换代 C . 进退两难 D . 是非难辨
  • 3.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1) 手眼快(    )
      A . 疾病 B . 痛恨 C . 极速;猛烈
    2. (2) 好了腰(    )
      A . 战斗 B . 削弱;减少;消除 C .
    3. (3) 不曾吩咐明白(    )
      A . 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 B . 聪明;懂道理 C . 知道;了解
    4. (4) 孩子失足摔到甲板上(    )
      A . 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B . 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
  • 4. 选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意思的递进。    E.表示话语的中断。

    1. (1) “要不——摔跤。”                                              
    2. (2) 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3. (3)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4. (4)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 5. 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 (1) ①精 擞      ②膀     ③

      擦掌        ⑤手疾        ⑥跃跃

      ⑦风       ⑧龇       ⑨心

    2. (2) 描写人物神态:
    3. (3) 描写人物心理:
    4. (4) 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 6. 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①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田忌微微一笑。

      这两句话都是对田忌的描写,从句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从句②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后两空用四字词语填写)

    2. (2)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 (3) 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按照我的主意办。       一定让您赢。

  • 7. 课文内容回顾。
    1. (1) 人物欣赏。

      ①把下列人物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小嘎子——   孙膑——    船长——    严监生——

      沉着机智       爱财如命        争强好胜       足智多谋

      ②上述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因为

    2. (2) 根据对“年龄称谓”的理解,完成练习。

      A.: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

      C.花甲:。                   D.弱冠:

      E.:指人三十岁。“及笄”中的“笄”指,“弱冠”中的“冠”指,如果用来比喻弄错事实,认错对象,我可以用成语“”来表达。

二、阅读感悟
  • 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其中以年轻人为主。人们在畅快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时间都放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日渐缺失。时至今日,“低头”一族仍然有增无减。等车、坐车的时候,“低头族”心无旁骛,很容易错过要坐的车;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候,“低头族”只顾着玩手机,聊天时心不在焉,彼此像是陌生人。

        【材料二】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三个小时,仅次于巴西,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人们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怠于思考。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

    1. (1) “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中“聪明”一词的意思是
    2. (2) “低头族”是怎样的人?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 (3)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时至今日,“低头族”有增无减,以年轻人为主。

      ②最新调查发现,巴西人的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

      ③沉迷于手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日渐缺失,有人甚至患上了数字痴呆症。

    4. (4) 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①图片描述了什么内容?

      ②如果你是图中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5. (5) 请联系实际对“低头族”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至少两点)
  • 9. 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 (1) 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
    2. (2) 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3. (3) 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 (4) 下列对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 . “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 . “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 (5) 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三、习作天地。
  • 10. 书中、影视剧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他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写下来吧。400字左右。
  • 11. 附加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1. (1) 看图片,连一连。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塞翁失马            守株待兔

    2. (2) 上面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