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下·盐都月考) 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 杨坚 B . 李世民 C . 李渊 D . 杨广
  • 2. (2017九下·龙岗期中)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      到北京。(   )

    A . 扬州 B . 上海 C . 洛阳 D . 杭州
  • 3. (2020八上·湛江开学考)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 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巩固了国家统治
  • 4. (2018七下·合肥月考)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 .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 .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 . 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 5.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它与下列哪一朝代有关(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元朝
  • 6. 某电影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请根据如图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连续剧是(  )

    A . 《汉武大帝》 B . 《武则天》 C . 《贞观长歌》 D . 《三国演义》
  • 7.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唐代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8. 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 . 唐玄宗 B . 唐太宗 C . 隋文帝 D . 武则天
  • 9.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内的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其中坊的功能是(  )
    A . 商业区 B . 娱乐区 C . 住宅区 D . 宗教区
  • 10. 唐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 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唐朝(    )
    A . 国力十分强大 B . 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 . 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D . 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11. 清朝诗人赵翼这样评价李白的诗:“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材料说明李白的诗具有(  )
    A . 浪漫主义精神 B . 现实主义精神 C . 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 D . 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 12.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 . 顾恺之 B . 吴道子 C . 张择端 D . 颜真卿
  • 13. (2018七下·德化期中)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 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 .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 14. (2017八下·龙华月考)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水经注》 D . 《大唐西域记》
  • 15. (2017七下·江苏月考)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

    A . 巩固统治 B . 休兵息战 C . 重用文臣 D . 防止割据
  • 16. (2020七下·灌阳期末)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武轻文政策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 17.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 . 宋辽议和 B . 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C . 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18. (2017·威海模拟)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 南北朝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9. 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但他最后却遭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后来,他的冤屈得以平反。在他的墓门上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由此可知,“他”就是(  )
    A . 寇准 B . 岳飞 C . 文天祥 D . 秦桧
  • 20. (2018九下·海安月考)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元朝
  • 21. (2016七下·靖江期末)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 . 军机处 B . 宣政院 C . 市舶司 D . 澎湖巡检司
  • 23.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A . 专供演出的圈子 B .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 . 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 . 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 24.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
    A . 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 . 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 . 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 . 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 25.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 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 . 除夕夜,放鞭炮,互相拜年 C . 诵读李清照的词作 D . 赏读关汉卿的《窦娥冤》
  • 26. “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5年,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安史之乱
  • 27. 学习宋元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28.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 . 唐太宗 B . 宋太祖 C . 元世祖 D . 康熙帝
  • 29. (2016·六盘水) 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 . 造纸术 B . 指南针 C . 印刷术 D . 火药
  • 30. (2017七下·福建期中)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 . 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B . 造纸术的改进 C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 文化市场的扩大
二、综合题
  • 31.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牌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国无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于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奇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单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其反映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 3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其中,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年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对北宋失“万里中原土”,南宋偏安江南的局面进行了讽刺。南宋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2. (2) 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 (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 (4) 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 (5) 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