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3-09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海水奔腾 B . 百米冲刺 C . 风起云涌 D . 星光闪烁
  • 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当你带上口罩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
    A . 音调变高 B . 音调变低 C . 响度变大 D . 响度变小
  • 3.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 .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 B . 用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 C .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海市蜃楼 C . 波光粼粼 D . 雨后彩虹
  • 5. 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过一会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凝固,后升华 B . 先凝华,后升华 C . 先凝固,后汽化 D . 先液化,后汽化
  • 6. 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

    A . 40°  B . 50° C . 80°  D . 100°
  • 7. 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变大的是(   )
    A . 把纸撕成碎片 B . 水由0℃加热到4℃ C .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 D . 玉米粒做成爆米花
  • 8.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 . 变大   6m B . 变大    5m C . 不变    6m D . 不变    8m
  • 9. (2017·宝安模拟)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形,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一与其相同的是(   )

    A . 放大镜 B . 投影仪 C . 照相机 D . 近视眼镜
  • 10. (2019八上·长春期末)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 .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 .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
  • 11.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处减弱噪声;考生能听到广播中的英语听力试题,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 12.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的。
  • 13.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0.1μm=nm;地球表面的空气密度为1.29;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填合适的单位)
  • 14. 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第4min时,物质处于状态。

  • 15. (2018·梧州)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16.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钢尺由于发出声音;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声音的改变。

    图片_x0020_100008

  • 17. 人站在岸边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从 中射向 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 18. 同学间可以通过同一平面镜看到彼此,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电子白板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白板表面发生了反射。
  • 19. 自拍杆给旅行者拍照带来极大的方便。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物距,像的大小。(均填“增大”或“减小”)
  • 20. 一杯牛奶的质量是210g,体积是200mL,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是g/cm3
三、计算题
  • 21.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长春市东部快速路南延线于2020年8月31日正式通车,建设长度大约56000m。若桥上限速为80km/h,姜老师驾驶轿车以最高限速匀速行驶,大约需要多少分钟通过全程?
  • 22. 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
四、简答题
五、作图题
六、实验题
  • 28. 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用玻璃板代替了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小峰选择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 (3) 确定像的位置后,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小峰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看到了白纸上有蜡烛的像,由此他认为平面镜成实像,他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2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操作,小峻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 (3) 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 (4) 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则可以将凸透镜向调节。
  • 30.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 (1) 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则他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 (2) 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3 , 密度为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