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19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根据语境写词语。

        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让他们chè dǐ摆脱反动派的yā pò,无数先烈面对yán jùn的jú shì,没有pái huái不前,就算xī  shēng生命也在所不惜。

  • 2. [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着喉管(zā)  收(liǎn) B . (diào)    面(páng) C . (nan)     勉(qiǎng) D . 空空落(là)  赤裸(luǒ)
  • 3. 以下哪个字是由古代的甲骨文“ ”演变而来的?( )
    A . B . C . D .
  • 4. 下列各项中的“于”与“重于泰山”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是 B . 有利于人民 C .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 出于自愿
  • 5. 下列词语中,结构与“胡思乱想”最相似的一项是( )。
    A . 左顾右盼 B . 七上八下 C . 思来想去 D . 轻举妄动
  • 6. 下列前后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与“含糊——模糊”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居然——忽然 B . 慈祥——慈爱 C . 幼稚——成熟 D . 平静——激动
  • 7. [疑难]下列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B .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C . 平时不认真学习,一到考试就投机取巧,这样真是太聪明了。 D .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 8.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 )的品格。
    A . 坚贞不屈 B . 独善其身,不求功勋 C . 不畏严寒 D . 顽强坚忍,高洁不屈
  • 9. [疑难]填入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俗语是( )。

    爷爷常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勤俭节约。

    A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B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D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10. 对下面句子中描写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A . 语言、心理描写 B . 语言、动作描写 C . 语言、神态描写 D . 动作、神态描写
  • 11. [易错]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匆匆》是写得很有积极意义的一篇文章。 B . 舞蹈表演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 . 黑板的上方张贴着一张张奖状。 D . 篮子里装着葡萄、香蕉、荔枝、桃子等水果。
  • 1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静剂,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③④
  • 13. [疑难]《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举“李鼎铭先生提精兵简政的意见”的目的是( )
    A . 赞扬李鼎铭先生善于提意见。 B . 号召大家向李鼎铭先生学习。 C . 说明李鼎铭和张思德同志一样,也是为人民服务的。 D . 说明共产党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的。
  • 14. 根据课文内容或根据提示填空。
    1. (1) 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
    2. (2)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3. (3) 《马诗》中描写大漠夜景的诗句是:。《竹石》中赞颂竹子高贵品质的诗句是:
二、阅读与欣赏
  • 15. 阅读回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蝴蝶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待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待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它的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它的瞳孔像满月那样圆。

    1. (1) 文章介绍了( )种动物的眼睛。
      A . B . C . D .
    2. (2) 蜻蜓被称为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 )
      A . 蜻蜓拥有复眼。 B . 高速运动的蜻蜓能捕捉高速运动的猎物。 C . 蜻蜓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成像。 D . 蜻蜓的飞行速度非常快。
    3. (3) 概括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 B . 作者对蚊子具有能同时看清前后事物的本领感到惊讶。 C . 人类的眼睛在看东西时不如蚊子。 D . 蚊子能同时看清前方和后背的事物。
    4. (4) 蝴蝶和蛤蟆在看事物时有什么相同点?
    5. (5) 文章在介绍动物的眼睛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好处。
  • 16. 阅读回答问题。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身后看她,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她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候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了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的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一会儿,一回头,母亲不见了。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多么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1. (1) 母亲来城里的目的是( )。
      A . 让“我”照顾她 B . 探望“我” C . 照顾“我” D . 让“我”带她看病
    2. (2) 能与下面的句子构成前后照应的一项是( )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

      A .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 B . 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要不要去上班。 C . 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 D . 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
    3. (3) “我”突然有泪想落的原因是( )
      A . “我”找到妈妈很激动。 B . “我”想起小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情景很感动。 C . “我”没照顾好妈妈,而妈妈还满怀愧疚。 D . “我”担心老了以后,也跟妈妈一样。
    4. (4) 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情,表现母亲的慈爱。 B . 通过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表现母亲幽默的性格。 C . 通过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表现母亲心思细密。 D . 通过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表现母女心意相通。
    5. (5) 文章主要记叙了母女相处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6. (6) 文中哪一处的内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三、表达与交流
  • 17. “滋味”,本义是味道,后被用来比喻某种感受。当你看到这个词,想到的是余味无穷的美食,还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围绕“滋味”选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详略得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