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0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08 浏览次数:1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次(lǚ  lǔ)  睡(gān  hān)  摸(fǔ  fú)  旗(zhī  zhì)

    (liú  lǚ)  列(chén  cén)  婚(xùn  xūn)  机(xiè  jiè)

  • 2. 看拼音,写词语。

    fú  róng

    qián  kūn

    sī  hǒu

    kū  long

    pín  qióng

    zhǔ  zǎi

    zhì  xù

    jiàn  xíng

    hū  xiào

    liǎn  jiá

  • 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势不可    惊慌   巴巴     井然有

    临危不  自若   彬彬   相并论

    灾难突然来临时,乘客们,而哈尔威船长却地指挥着大家。在他的领导下,救援工作进行得。最后众人都得救了,哈尔威船长却以身殉职。

  • 4.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    简    B .     倒    C . 刺    动    D .     外   
  • 5.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小心翼翼      无影无踪 B . 悬梁刺股     惊天动地 C . 聊以慰藉      北风呼啸 D . 凿璧偷光     闻鸡起舞
  • 6. 下列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清凌凌的河水倒映着岸上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

    A . 河水倒映着岸上。 B . 清凌凌的河水。 C . 河水倒映着垂柳。 D . 岸上一行行垂柳。
  • 7. 下列童话不是安徒生写的一项是(     )
    A . 《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B .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C . 《快乐王子》  《巨人的花园》 D . 《皇帝的新装》    《坚定的锡兵》
  • 8. 下列不属于童话特点的一项是(     )
    A . 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山魔水怪、鸟兽虫鱼,它们往往有超常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B . 想象丰富,故事都很有趣。 C . 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D . 故事多带有讽刺性或劝诫性。
  •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个夜晚。(缩句)
    2. (2) 的小木偶地抬起木头腿。(把句子写具体)
    3. (3) 冬天,雪花飞舞。(改为比喻句)
    4. (4)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改为反问句)
    5. (5) 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诗言志。“。”诗人王冕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人王昌龄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现在人们常引用“”表达志趣高雅。
    2. (2) 在第七、八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人物,有的哈尔威船长,有的车胤,有的黄继光,有的巨人(填品质)……我最欣赏,因为
    3. (3) 名句引成长。“”告诉我们人应效法天地,要不断地前进;为人处世,要积极乐观,碰到不顺之事时,要像《论语》中所说”;”告诉我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
  • 11. 语文与生活。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批评家的言外之意:

    歌德的言外之意:

二、阅读感悟
  • 1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已走进大众视野。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信息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信息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即使有局部损坏,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材料三:二维码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韩国第二大连锁超市Home plus,在地铁通道处设置了虚拟货架,人们只需扫描虚拟货架上的产品二维码,就能够实现商品购买,超市会送货到家,快捷方便。时尚之都法国举办了一个QR Code展览,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有自己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1.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二维码和一维码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优势一:

      优势二:

    2. (2) 如果要编制小报,介绍二维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可从下列材料中选用两则。(填序号)

      ①初次见面,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

      ②二维码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图像。

      ③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食品原材料、生产日期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

    3. (3) 材料三运用了(①打比方  ②列数字  ③举例子  ④作比较)(填序号)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③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在饥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④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⑤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

        ⑥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        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        小草。

        ⑦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地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⑧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⑨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俯首称臣:

      ②自惭形秽:

    2. (2) 从下列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
      探望         瞻仰         眺望         浏览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活得长久却不以此傲人、比人坚忍、会帮助人等几个方面写出了“我”眼中的树。 B . 文章从寿命、体量、价值等方面将古树与小草进行对比,突出了小草的卑微。 C .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 意思是说: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不要顶礼膜拜。 D . “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古树, 实际上是说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4. (4) 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5.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的理解。
三、习作。
  • 14. 生活中有困难有拼搏,有关爱有感动,无限的精彩需要我们用慧眼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写;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