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2019八上·潮阳期末)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cm。

  • 2. (2020八上·赣榆期中) 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和录的音都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3.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主光轴上的S点,在MN处放一透镜后,光线交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透镜,原因是该透镜对光有作用。

  • 4. 如图所示是某人眼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该人是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透镜做的眼镜。

  • 5. 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而开水(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冬天,小明的父亲将车启动行驶在路上,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出现一层“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的。
  • 6. 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是立(选填“正”、“倒”)放大的,看到的像是(选填“虚”、“实”)。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选填“远”或“近”)些。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夹角是度。

  • 7.                   
    1. (1) 我们平常说的石头比棉花重其实是指石头的比棉花大。
    2. (2)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包括疫苗实验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国家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假设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的某种生物样品在地面上质量为50g,那么它在太空中的质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读作,它的物理意义是
二、实验题
  • 8. 如图甲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直线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小车A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B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的是其中一小车的v-t图像,则这个图像是(选填“A”或“B”)车的。

  • 9. 在“探究碎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环境温度大于0℃。

    1. (1) 实验中温度计的放置要求是
    2. (2)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6

      -3

      -1

      0

      0

      0

      0

      0.5

      1.5

      3.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 (3) 由图像可得出结论:
    4. (4)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使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思思小组用了几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填“亮点”或“亮环”)为止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cm。
    2. (2)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思思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它将光源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获得清晰的实像。
    3. (3) 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填实像或虚像)
  • 11. 测量固体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再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图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 12. 某同学想用学到的密度知识在实验室中测量一个小金属块的密度,请你帮他设计出实验方案。
    1. (1)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 (2) 在下面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3) 写出实验的步骤。
三、单选题
  • 13. 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的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显示示数为39.5℃,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是(   )
    A . 一定是39.5℃ B . 可能高于39.5℃ C . 一定高于39.5℃ D . 可能是39.5℃
  •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 .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 15.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的像在A的上方,在下图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7. 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2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
    A .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18.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 初夏,有时会看到清晨的草地上露珠晶莹 C .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 19.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锐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 当u=24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 20. 以下接近50g的物体可能是(   )
    A . 一只鸡蛋 B . 一枚图钉 C . 一头大象 D . 一只母鸡
  • 21. 入冬以来气候干燥,许多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 .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 .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 .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 .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 22. 如图所示的竹筒,是商店卖米酒和酱油时常用来量取的容器。若盛满一竹筒的酱油是0.5kg,用它盛满一竹筒的米酒(已知ρ酱油米酒),则米酒的质量会(   )

    A . 等于0.5kg B . 大于0.5kg C . 小于0.5kg D .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四、作图题
  • 23. (2019·孝感) 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 24. 图表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五、综合题
  • 2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 (1) 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2. (2) 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3. (3) 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六、计算题
  • 26. 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研究所研制的一新型太阳能电动观光车。按原设计,使用钢质外壳质量高达158kg,为减轻车体自身的重,外壳拟采用一种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已知:钢的密度ρ=7.9×103kg/m3 , 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0.9×103kg/m3),通过计算回答:

    1. (1) 换用新材料后,该观光车外壳的质量是多少?(车身体积不变)
    2. (2) 该观光车匀速行驶5min经过的路程是3km,若以这个速度行驶18km,所需时间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