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

更新时间:2021-03-05 浏览次数:9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其中有一件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鼎,下列图片,符合上述描绘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19·桂林)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 . 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B . 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C .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 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 3. (2019·德州) 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请同学们把卡片上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下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②①④
  • 4.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易学在重庆地区兴起,宋代研究易学的中心是( )
    A . 合川 B . 大足 C . 涪陵 D . 渝州
  • 5.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 设置台湾府 B .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 6. (2019·甘肃模拟)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 维护了封建统治 B . 得不到群众支持 C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传播了革命思想
  • 7. 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 . 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 .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 8.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重庆是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的是( )
    A . 抗战时期大后方唯一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B . 抗战时期大批文化团体和文化界的名人集中到重庆 C . 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有“三坝”在重庆 D . 抗战时期重庆出现了参军参战,保障后勤的热潮
  • 9. (2019·宿迁) 如图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合影,经过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   )

    A . “八一宣言” B . 《双十协定》 C . 《共同纲领》 D . “九二共识”
  • 10. (2020·广安模拟) 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 . “一五计划”的实施
  • 11.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如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解放”手的发明

    ☆蒸汽的推动力

    ☆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

    A . 早期殖民掠夺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工业革命时代 D . 三角黑奴贸易
  • 12. (2019·泰安)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 .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 . 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 .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 13.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A . 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 . 中国综合国务的提高 C . 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 . 二战即将爆发
  • 14. 漫画可以体现社会现象和政治生活。如图反映了( )

    A . 欧洲称霸世界 B . 北约组织东扩 C . 西欧走向联 D . 多极化趋势加强
  • 15.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战国时期剧烈社会变化--百家争鸣 B . 《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药物学成就--药物学巨著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D . 二战后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经济全球化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展开,农业多种经营蓬勃发展起来,这是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栽培遍及大半个中国,当时种茶的农户被称为园户,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将种茶当作职业,基本上不种植粮食,因而成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茶农。这既有利于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茶叶技术的改进,更有利于茶叶质量的提高。宋代这样的专业户包括社会生产的众多领域,如果树栽培户、桑蚕户、花农等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宋代社会分工的深入,也为广大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提供了条件。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评价,“13世纪的中国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摘自游彪《辽宋金夏史漫谈》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农有利于茶叶生产扩大、技术改进和质量提高。
    2. (2) 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3. (3) 宋代的专业化生产领域众多,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深入。
    4. (4) 宋代南方赋税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5. (5) 13世纪中国的成就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 17.              
    1. (1) 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在答题卡上写出A城市的名称,B图例的含义。
    2. (2) 仔细观察,据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具有什么特点。

  • 18. 观察如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左边B,右边A

    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

    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汉字的书写材料也在不断丰富。……汉代的书写材料“竹简木牍”既不便于书写又不便于搬运,东汉宦官蔡伦在宫廷供事20余年间深受其苦,经过18年的努力于公元105年以树皮、麻头和破布为原料试制成了便于书写的“中国纸”(又称蔡候纸)。

    --摘编自李曦珍《古往今来文本媒介技术进化的社会机制探要》

    材料二: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材料三: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摘编自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伦制成“中国纸”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两次科技革命中发展的相同点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所提的要求是什么?
    4. (4) 综上,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和创新的认识。
  •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结束了隋末长期的战乱局面,基本统一中国,国家虽偶有战乱,但社会已基本稳定…同时,政府在全国采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休养生息政策,开垦大量荒地,粮食产量增加,商业贸易兴盛……使得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人口也快速增长。--摘自王丽娜《再论唐前期人口增长》

    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另一影响,是使人口的前所未有的增长成为可能。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三倍以上。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的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英国)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英币50,000万镑增长到1800年的150,000万镑、1833年的250,000万镑和1865年的600,000万镑。--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初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
    3. (3) 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 2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请回答:
    1. (1)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引领着世界发展,请列举1例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如图反映的科技发明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
    2. (2) 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生活方式革命性的变化。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革命性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历史的变迁,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新式通讯工具?当今中国,微信支付宝的普及已经使中国社会步入电子支付时代,电子支付的基础是哪一核心技术?
    3. (3) 党的19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综上,你认为如何才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民族复兴?

  • 22.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的战争,硝烟已逝然创伤永存。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世纪30年代,世界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请写出这次战争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2. (2) “二战”是一次世界性的战争,请写出以下两幅图分别是“二战”期间的什么事件?

    3. (3)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朝鲜进行了哪一军事行动?写出这一军事行动中国军队的司令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