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2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该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2020·海南)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 C . 镇压义和团 D . 南京大屠杀
  • 3.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北伐西征 D . 天京事变
  • 4. (2020·河南) 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

    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 . 增强了清朝军事力量 B .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 .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 .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 5.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 . 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B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 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 (2020·北京)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 .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 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 .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 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 7.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一百多年前的“庚子赔款”,曾经也是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庚子赔款”源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8.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 .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 .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 孙中山继续革命活动
  • 9. “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五四运动
  • 10. (2020·柳州) 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  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 . 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 .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11. “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 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 )
    A . 直接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B .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 . 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 .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正式合作
  • 12. (2020·泰州)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井冈山会师 C . 红军长征 D . 淮海战役
  • 13. 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 )
    A . 指挥北伐战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带领八路军抗日
  • 14. (2020·临沂) 《决议》指出,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据此判断,这个《决议》的作出,是根据下列哪次会议的决定?(    )
    A . 中共三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5.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 )
    A . 长征是宣言书 B . 长征是宣传队 C . 长征是播种机 D . 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 16. 如下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A . 时间 B . 地点 C . 制造者 D . 影响
  • 17. 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的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平型关大捷 D . 台儿庄战役
  • 18. (2020·潍坊)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
    A .  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 . 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 .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 . 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 19. (2020·东营)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 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 . 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 . 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 .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20. (2020八上·长沙期末) 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解放南京
  • 21. 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符合渡江战役特点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D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 22. (2020·孝感) 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自强、求富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 23. (2020·福建) 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 . 民主政治确立 B . 纺织技术改进 C . 社会生活变迁 D . 开埠范围扩大
  • 24. 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以上数据说明( )
    A .   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 . 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 中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强国 D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 25.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 .   福州船政学堂 B . 京师大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北洋西学堂
二、综合题
  • 26. 武汉,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有许多英雄事迹曾载入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1. (1) 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哪个政权被推翻?  
    2. (2) 材料二中“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此后,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的出路”?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一例。
    4. (4)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1. (1) 材料一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材料看,该事件发动的理由有哪些?该事件和平解决后,国共关系和抗战格局有何新的变化?
    2. (2) 材料二的内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报道的?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 28. 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