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1 浏览次数:413 类型:中考真卷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 . 出现原始农业 B . 进入青铜时代 C . 实行分封制度 D . 掌握冶铁技术
  • 2.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兵家
  • 3. 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 4. 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 . 辨症施治 B . 生态保护 C . 养生保健 D . 药典编撰
  • 5. 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 国家富强 B . 对外开放 C . 江南开发 D . 民族交融
  • 6. 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

    A . 交通便利 B . 海运发达 C . 外贸兴隆 D . 文化昌盛
  • 7. 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 . 科学技术进步 B . 娱乐方式多样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
  • 8. “(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 . 出使西域 B . 西游天竺 C . 东渡日本 D . 七下西洋
  • 9. 康熙时,清朝设置台湾府,派兵八千人驻防。这一举措(    )
    A . 荡平了倭寇势力 B . 平定了回部叛乱 C . 巩固了东南海防 D . 强化了君主专制
  • 10. 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    )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抗英 C . 黄海海战 D . 廊坊阻击战
  • 11. 如图所示企业的创办(    )

    A . 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 B . 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 C . 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 D . 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
  • 12. 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 .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 . 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 .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 . 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 13. 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 . 民主政治确立 B . 纺织技术改进 C . 社会生活变迁 D . 开埠范围扩大
  • 14. 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
    A . 五四运动的发展 B . 北伐的胜利进军 C . 工农运动的高涨 D . 北洋政府的覆灭
  • 15. 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
    A . 京剧艺术形成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百年国耻洗雪
  • 16.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一五计划期间建造武汉长江大桥 C .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7. 如表所示内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模范人物

    言论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邓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A . 助人为乐 B . 勇攀高峰 C . 艰苦奋斗 D . 身先士卒
  • 18. 自尼克松访华到1972年底,我国与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
    A . 万隆会议召开 B . 中美关系改善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9. 如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领域是(    )

    A . 载人航天 B . 国防军工 C . 化学工程 D . 农业科技
  • 20. 香港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分享了作为奥运城市的荣耀。这主要得益于(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 . 香港毗邻深圳经济特区 D .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
  • 21. 某历史研究所出版了《神秘的金字塔》《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等著作。据此可知,其介绍的文明古国是(    )
    A . 古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古罗马
  • 22. 如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 . 等级森严 B . 小国寡民 C . 自给自足 D . 军事独裁
  • 23. 14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开始以更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诗人们则更关注人的天性。这表明当时文艺作品宣扬的思想是(    )
    A . 神权至上 B . 君权神授 C . 人文主义 D . 君主立宪
  • 24.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以上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 .   议会主权 B . 革命共和 C . 平等自由 D . 权力制衡
  • 25.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这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 . 原因 B . 条件 C . 过程 D . 意义
  • 26. 如图所示的是某历史事件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

    A . 英国1640年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俄国1861年改革 D . 日本明治维新
  • 27.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声明: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占的领土;联合打败“纳粹暴政”等。苏联等15个国家表示赞同。该声明促成了(    )
    A .   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 . 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 .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28. 1945年,英国工党在竞选中提出: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等。1947年,工党政府在电力等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工党的政策(    )
    A .   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 . 响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追求重振英帝国的目标 D . 推动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 29.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 . 从紧张到缓和 B . 从合作到对抗 C . 从敌对到友好 D . 从和平到战争
  • 30. 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事件等一系列问题重创欧盟。据此可知(    )
    A . 英国陷入经济大危机 B . 法德矛盾进一步激化 C . 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 D . 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二、本卷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题1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83年,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独立后的13州维持着微弱的中央政府。虽然通过了统一的宪法,但是当时各州的利益互不相同,通信手段落后,联邦早晚会分裂。不过,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

    ﹣﹣摘编自[英]威尔斯《世界简史》

    1. (1) 根据材料,指出“独立战争”的领导人。
    2. (2) 你是否同意“蒸汽轮船、铁路和电讯技术的相继出现,阻止了美国分裂”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末年、唐朝初期教育特点的相似之处。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见如图、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

    林、牧、副、渔业

    1970年

    82%

    18%

    117元

    1985年

    69%

    31%

    3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3. (3) 与苏联农业改革相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指出图1、图2、图3所示史料同属的类型。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