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1-01-29 浏览次数:2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新疆)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
    A . 75mm B . 75cm C . 75dm D . 75m
  • 2. 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 .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错误 C . 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 .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 3.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B . C . 河岸 D .
  •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B .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C . 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 D . 我们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 5. 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甲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 . 乙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 . 丙图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 . 丁图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声音变大
  • 6.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阳在家收看“网上授课”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 .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 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C . 不能控制噪声 D .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7. 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男高音歌唱家 B . 引吭高歌 C .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8. 如图所示,为促进“沂源红”苹果着色,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这是利用了(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直线传播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9.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恒星和月亮都是天然光源 B .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约为3×108m/s C .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D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偏折
  • 10. 2019年10月27日在武汉东湖绿道马拉松场地,中国队勇夺女子马拉松团体冠军,同时中国选手李丹还收获了女子马拉松个人项目的铜牌,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众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 . 终点裁判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 . 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 . 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 11. 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 . 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是静止的 C . 穿衣镜中小阳的像逐渐变大 D . 2s后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1m
  • 12. (2020八上·枣庄月考)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加水 C . 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向左移动 D .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束远离法线
  • 13. 下列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验钞机 B . 次声波——B超 C . 超声波——声呐 D . 紫外线——测温枪
  • 1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0~3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4s时,乙在甲前方 C . 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5m/s D . 5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和观察中我们用到了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用到科学推理法 B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到等效替代法 C . 在观察光的传播径迹时引入光线,用到物理模型法 D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用到控制变量法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产生,通过传到人耳的。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即声音的越高。

  • 17. 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球的运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18.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小车在斜面上上半段通过的路程放大如图所示,读数为cm。

三、综合题
  • 19. 运用光现象知识解决问题:
    1. (1) 坐在教室某个位置的同学因黑板“反光”而看不清某些粉笔字,但能看清自己书本的字,前者发生了光的,后者发生了光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 (2) 渔民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由于光的折射,水中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法线进入渔民眼中(选填“远离”或“靠近”),折射角入射角,渔民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像。这个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叉到鱼;
    3. (3)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2020年9月24日7时30分、23日23时18分结束第22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己在月球背面度过630个地球日。

    科研人员利用全景相机环拍探测、红外成像光谱仪定标探测、测月雷达行驶过程中同步探测等数据,科学团队对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获得了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结构的重要发现。

    玉兔二号移动很慢,速度约为200m/h,自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背以来,玉兔二号月球车按照规划路线已经行走超过500米。这一路上,它获得了大量有效科学数据,这些成果为人类认识月球、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支撑。

    1. (1)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月夜休眠后,以月球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月球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 (2) 红外成像光谱仪光谱范围为0.45~2.40um,2.40um合m。红外成像光谱仪捕捉到的红外线属于(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3. (3) 测月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吗
    4. (4) “玉兔二号”月球车按照规划路线行走500米,所用的时间约为h。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2. 图中是小阳同学学习声现象时进行的一些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对着点燃的蜡烛,重敲音叉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 (2) 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3. (3) 小阳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 23.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反射光的方向也随着改变。
    1. (1) 针对此现象,你能提出的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2. (2) 为探究这一问题,小阳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探究;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②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他们应该采取的操作是(选填“A”或“B”);

      A.让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B.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③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 (3) 图甲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4. (4) 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5. (5)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6

      20°

      30°

      40°

      50°

      60°

      70°

      20°

      30°

      40°

      50°

      6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第次记录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去掉错误的数据,比较表格中的反射角与入射角,你发现的规律是

    6. (6) 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进行实验,目的是
  • 24. 蜡烛是我们在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发光物体。

    1. (1)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我们选用(选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来成像。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确定像的。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2. (2) 图乙是利用中央打孔的空罐和蜡烛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烛焰在空罐底部的薄膜上呈现像。这是光形成的。若在罐底打多个小孔,会看到
    3. (3) 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和小孔所成的像的不同点:①
    4. (4) 甲、乙两个实验中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效果好。
六、计算题
  • 25.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m,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m。
    1. (1) “蛟龙号”从海面以1.8km/h的速度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m深处,需多长时间?
    2. (2) “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功能。某一时刻蛟龙号“在距水面6000m深处,“蛟龙号”内的信息员探测出“蛟龙号”上方有一潜水器,他用超声波测距仪来探测潜水器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发出信号0.3s后接收到了这个信号,这个潜水器距离海面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 26. 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在人体吸收一定量的酒精后,反应时间会延迟到1.5s到2s,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图1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李某,驾驶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采取制动刹车,经过4.5s滑行60m汽车撞倒障碍物后停止。

    1. (1)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
    2. (2) 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3. (3) 若在这条路段上设有如图2的交通标志,请通过比较说明该司机除了涉嫌酒后驾驶还有没有涉嫌超速驾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