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更新时间:2017-11-03 浏览次数:28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 . 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 .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 .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 .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 2.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广州 B . 香港岛 C . 台湾 D . 辽东半岛
  • 3.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 取得约定关税主权 B .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 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D . 割得中国大片领土
  • 4.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 . 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 .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 . 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 . 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5.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 .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6.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
    A . 洋务派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顽固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7.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 增开通商口岸 D .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8.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 B . 洋务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公车上书
  • 9. (2016八上·张掖期中)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 .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10.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 . 推翻清政府 B . 平均地权 C .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11. (2017八上·滦南期中)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 .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 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 《民报》的创刊 B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 . 《中外纪闻》的创办 D .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 13.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14.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 取消了“二十一条” B . 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15.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浙江嘉兴南湖的是(  )
    A .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B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 .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 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二、<b >综合题</b>
  •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 (1) 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 (2) 针对这四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在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
    3. (3) 这些运动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
  • 17.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

    【资料回放】

    材料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 (列举两个即可) 。
    3. (3) 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 (4) 通过上述材料和知识辩论,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下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1. (1) 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 (2) 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的?
    3. (3) 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 (4)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 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