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7-07-19 浏览次数:8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 .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 .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 .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 . 戊戌政变
  • 2. (2016八上·大石桥期中)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 . “民主”与“科学” B . “自由”与“平等” C . “扶清灭洋” D . “自强”与“求富”
  • 3.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 4. 今年5月,在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中,一幅悲壮的《湘江血战》令观者动容。湘江战役使党中央和红军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由此出现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就是(    )

    A . 遵义会议 B . 四渡赤水 C . 中共七大 D . 挺进大别山
  • 5.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建铁厂,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共和,反映了武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先锋作用,也成为武汉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最好历史诠释。历史上,推翻帝制创共和的伟人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毛泽东
  • 6. 今年是红军开始长征80周年,中国科大的几位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下面红军长征路线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 .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 .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 7.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 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中国 C .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D . 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 9. (2016八上·泰兴期末)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 鸦片战争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 10.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11.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应该选择的是(    )

    A . 宝山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战役 D . 四行仓库战役
  • 12.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 . 三民主义 C . 马列主义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13. 新疆有一种柳树,枝叶茂密,被称为“左公柳”,这是为赞颂下面哪一人而起名的:(    )

    A . 曾纪泽 B . 左宗棠 C . 林则徐 D . 左宝贵
  • 14. 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 洋务运动 C . 三民主义的产生 D . 武昌起义的胜利
  • 15. 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 开展土地革命 C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 16.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 . 蔡锷 B . 梁启超 C . 康有为 D . 谭嗣同
  • 17. 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 威海卫战役 B . 马尾海战 C . 旅顺战役 D . 黄海战役
  • 19. (2017八下·富顺期中) 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20. 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

    A . 武装起义 B . 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 . 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 .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2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 .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 22.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虎门硝烟;⑥义和团运动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④⑤⑥
  • 23.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 . 秋收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五四运动
  • 24.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④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5.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国民党一大 D . 遵义会议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 (1) 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 (3) 写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 (4)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 32.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1) 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 (2) 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

  • 33.

    2013年,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分别诞辰120周年和1 15周年。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 (2) 1928年4月,毛泽东与哪一个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右侧的部队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会师?

    3. (3) 材料四是毛泽东1930年初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当时提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