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

更新时间:2021-01-14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6. 光在中传播最快,每秒传播m。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m。
  • 17.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就越强;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日食是当转到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 18. 如图所示,属于漫反射的是图。

  • 19.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发生光的折射是;能会聚光的是;能发散光的是。(填字母代号)
  • 20. (2020八上·蚌埠月考)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 21. 某同学在用玻璃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应该是:反射光线是,折射角大小是,界面的侧是空气。

  • 22. 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 (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 23.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正立/倒立)的、等大的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若将此物体向透镜靠拢,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10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通过凸透镜(填“能/不能”)看到物体的像。
  • 24. 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距光心12cm的地方,若将烛焰置于主光轴上,一次距离光心15cm,另一次距离光心6cm,两次成的都是像。
  • 25. 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下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镜对光线的作用。

  • 26. 一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10°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成90°,则原入射角为°或°。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32.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 (3)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 (4)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

    5. (5) 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 33.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上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3. (3) 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像。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 (4) 若此时将烛焰和光屏对调一下,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 (5)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则所成的像将(______)
      A . 像不完整了 B . 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C . 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D . 像不完整了亮度变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