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 自由落体运动

更新时间:2021-01-07 浏览次数:25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上·通化期中) 由于居民楼越盖越高,高空坠物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如果一个5 kg的花盆从一居民楼的27层的窗台坠落地面,设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3×10-3s,则该花盆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
    A . 1.5×10-2 N B . 1.5×102 N C . 7×103 N D . 7×104N
  • 2. (2020高一上·麻城期中)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

    A . 20s B . 0.30s C . 0.10s D . 0.04s
  • 3. (2020高一上·青岛期中) 从某一高度释放一小球A,经过1s从同一高度再释放小球B,在两小球落地前(   )
    A . 它们的间距保持恒定的数值 B . 它们的速度之差渐增大 C . 它们的间距会遂渐减小 D . 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
  • 4. (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 . 保持不变 B . 不断减小 C . 不断增大 D . 先增大,后减小
  • 5. (2020高三上·天津期中)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些人喜欢躺着看手机,经常出现手机砸伤眼睛的情况。若手机质量为120g,从离人眼约20cm的高度无初速掉落,砸到眼睛后手机未反弹,眼睛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2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手机与眼睛作用过程中手机动量变化约为0.48kg·m/s B . 手机对眼睛的冲量大小约为 C . 手机对眼睛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上 D . 手机对眼睛的作用力大小约为0.24N
  • 6. (2020高三上·山西期中)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物理学的研究之路.他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    )
    A .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 .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合理外推 C .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 .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7. (2020高一上·长治期中) 小球自距地面17m的高度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在落地前通过最后1m所用的时间是它通过最初1m所用时间的(   )
    A . )倍 B . C . D .
  • 8. (2020高一上·长宁期中) 在图中,可以表示两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v﹣t图是(  )
    A . B . C . D .
  • 9. (2019高三上·唐山月考) 如图所示,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分别水平抛出,都落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C点,小球B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A、B在C点的速度之比为(    )

    A . 1:2 B . 1:1 C . D .
  • 10.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取一根长2.5m 左右的细线,5个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5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5cm、75cm、105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A .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 ﹣1):( ):(2﹣ D .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3:5:7
二、多选题
  • 11.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小球从A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小球从B点做平抛运动,两小球恰好同时到达C 点,若AC高为h,且两小球在C点相遇瞬间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成60°夹角.由以上条件可求得(  )

    A . 两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tAC:tBC=1:2 B . 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C . 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h D . A,B两点的高度差为 h
  • 12. (2017高一上·天门期末)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m=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 . 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 . 甲、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 D . 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 13. (2017高一上·徐州期中)

    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密闭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参观者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g取10m/s2 , 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 持续发光的光源 B . 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 . 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2s D . 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14s
  • 14. (2020高三上·常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大型游乐设施的“跳楼机”。“跳楼机”从a自由下落到b,再从b开始在恒定制动力作用下到c停下。已知“跳楼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ab高度差为2h,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   )

    A . a到b,游客受到的合力为零 B . a到b与b到c,重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1 C . 制动力的大小等于2mg D . 制动力的冲量大小为3
  • 15. (2020高一上·长治期中)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 D .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 16. (2020高一上·蓝田期中)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竖直向下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 . 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 C .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 .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了“重物下落快”说法的矛盾之处
  • 17. (2020·山东模拟) 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仅在图(a)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B . 伽利略仅在图(b)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C . 伽利略从图(a)中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 . 伽利略从图(b)中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8. (2019高一上·桂林期中) 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   )
    A . 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30m/s B . 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 C . 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 D . 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 19. (2019高一上·蛟河期中) 为了求某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从其顶上自由落下一光滑的小石子,除了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以外,还需要知道下述哪个量(   )
    A . 第一秒末的速度 B . 第一秒内的位移 C . 最后一秒内的位移 D . 最后一秒的初速度
  • 20. (2019高一上·白城期中) 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值就能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
    A . 石子下落的总时间 B .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C . 最后1s内的位移 D . 通过最后lm的时间
三、综合题
  • 21. (2020高一上·麻城期中) 如图1所示是某科技馆内的空中悬浮的娱乐风洞装置,通过制造和控制向上气流把人“吹”起来,体验太空飘浮的感觉,图2为圆柱形竖直管道的简化示意图。现有一位游客悬浮在A点,气流突然消失,游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到B点时立即开启更强的气流,使气流对游客的向上冲击力,游客经t=0.3s匀减速下落到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A、B两点间的高度差h=4.05m,重力加速度g=10m/s2

    1. (1) 求游客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2. (2) 求B、C两点间的高度差;
    3. (3) 求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 22. (2020高一上·开封期中) 甲物体从阳台由静止下落,已知甲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s的位移是40m。g取10 rm/s2 , 试求:
    1. (1) 最后2 s的平均速度;
    2. (2) 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3. (3) 若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开始下落,若甲、乙同时落地,则乙下落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 23.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在离地面 处,手提 长的绳子的上端如图所示,在绳子的上下两端各拴一小球,放手后两小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绳子的质量不计,球的大小可忽略, )求:

    1. (1) B球落地时A球的速度多大?
    2. (2) B球落地时A球再过多久落地?
    3. (3) A球下落最后1秒位移大小?(B落地后不影响A下落)
  • 24. (2020高二上·沈阳期中) 某同学研究重物与地面撞击的过程,利用传感器记录重物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他让质量为M=9kg的重物(包括传感器)从高H=0.45m自由下落撞击地面,重物反弹高度h=0.20m,重物与地面接触时间t=0.1s。若重物与地面的形变很小,可忽略不计。求此过程中:
    1. (1) 重物刚要撞击地面瞬间速度大小;
    2. (2) 重物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
    3. (3) 重物与地面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 25. (2020高一上·大名期中) 如图所示的A,B两个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A物体因在运动过程中阻力不计,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B物体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其加速度为 ,方向竖直向下,A,B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求:(结果可带根号)

    1. (1) 若A,B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则当物体A落地时物体B离地距离;
    2. (2) 若要使两物体同时落地,在B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则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将A物体由静止释放;
    3. (3) 若将B物体移到距地面高度 的A的正下方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物体,A物体能否在B落地前追上B,若能,计算其追上的位置距地面的距离;若不能,则在A释放时至少给A物体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初速度,才能追上B物体?
  • 26. (2017高一下·水富期末) 某运动员做跳伞运动,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人和降落伞的总质量m=80kg,g取10m/s2

    1. (1) 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求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2. (2) 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1与速度v成正比,即F1=kv,求打开伞瞬间运动员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 27. (2016高一上·苍溪期中)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空管,管长为l=0.2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以恒定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空管N点下端距离d=0.25m有一小球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求:

    1. (1) 若经过t1=0.2s,小球与N点等高,求空管的速度大小v0

    2. (2) 若经过t2=0.5s,小球在空管内部,求空管的速度大小v0应满足什么条件;

    3. (3) 为了使小球在空管内部运动的时间最长,求v0的大小,并求出这个最长时间.

  • 28.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 , 求:

    1. (1) 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 (2) 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3. (3) 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

    4. (4) 第2s末的瞬时速度和前2s内的平均速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