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桃源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10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 . 宗法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中央集权制
  • 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 .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 清康熙帝死后传位于皇四子
  • 3. 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不包括:(  )
    A . 王族 B . 嫡长子 C . 功臣 D . 先代帝王后代
  • 4.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5. 西汉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通过:(  )
    A . 贵族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6. 唐太宗在位期间,魏征经常对朝廷草拟的诏令提出修改意见。据此,魏征应供职于(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政事堂
  • 7.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8.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
    A . 皇权被削弱 B . 相权得到加强 C .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 创立行省制度
  • 9.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可以说明当时(  )

     

    A . 实行了内阁制 B . 设立了军机处 C . 实行了分封制 D . 郡县制被废除
  • 10. 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权力高于皇权 B . 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 地位同于西方内阁 D . 始终是皇帝内侍机构 
  • 11. 我国古代地方制度不断变革,秦朝推行郡县制,宋朝在地方设转运使、知州等,元朝实行行省制。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 专制皇权 B . 中央集权 C . 检察权力 D . 选官权力
  • 12. 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的执政官是:(  )
    A . 梭伦 B . 克里斯提尼 C . 伯里克利 D . 苏格拉底
  • 13.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同。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实质上是强调(  )
    A .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C . 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D . 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 14.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并讨论某部刚公布的法律,该法律应属于:(  )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万民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5. 某班学生根据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得出的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 . 古罗马强调依法治国 B . 古罗马是一个民主国家 C . 罗马法强调重视证据 D . 罗马法讲求公平、公正
  • 16.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指“光荣革命”(  )
    A .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 以和平方式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 克服王权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 17. “我以我自己以及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然后戴上王冠。文中的“宣言”是指:(  )
    A . 《权利法案》 B . 《1787年宪法》 C . 《独立宣言》 D . 《人权宣言》
  • 1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及某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文中提及的是:(  )
    A .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 英国君主专制 C . 美国联邦制 D . 美国民主共和制
  • 19. 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同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
    A . 人民选举产生 B . 总统任命产生 C . 国会选举产生 D . 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 20.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1. (2020高一上·陕西月考)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    )
    A . 促成新思潮的萌发 B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 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 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
  • 22. (2016高一上·攀枝花月考)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

    A . 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 . 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 . 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 23.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民主革命纲领》
  • 24.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武汉市得票数遥遥遥领先,这可能因为它:(  )
    A . 是武昌起义爆发的地方       B . 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C . 是孙中山先生开始革命的地方   D . 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所在地
  • 25.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6.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晨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三大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 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 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 27. 工农红军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刷出了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这一历史场景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国共两党矛盾 B . 中日民族矛盾  C . 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矛盾 D .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 28. (2017高一上·河南月考)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9.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B . 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公社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0.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改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超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 . 废除农奴制度`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巩固苏维埃政权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一一《朱子类语》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一一《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同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 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这里要提出一个看法,关于政府体制的政治文明构成一切伟大文明的核心。比如古希腊文明的核心不是断臂的维纳斯,而是雅典的民主体制。今日西方文明的核心是以美国体制为代表的代议制。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惊人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的也是我们对政治体制的认识。

    ——潘维《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 (1) 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体制积极意义的理解。
    3. (3) 确立“美国体制”的最早的法律文本是什么?它体现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