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01-28 浏览次数: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织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
    A . 拉瓦锡 B . 牛顿 C . 达尔文 D . 门捷列夫
  • 2.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蜡受热时熔化 B . 空气压缩成液体 C . 电解水 D . 冰融化成水
  • 3. 下列不属于人们能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A . 湖泊水 B . 江河水 C . 海水 D . 浅层地下水
  • 4. 关爱环境,生活将会更美好!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石首”的是( )
    A . 在我市郊区南口镇建设绿色垃圾焚烧发电厂 B . 在我市调关镇建设无公害垃圾填埋场 C . 在全市农村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D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 5. (2018九上·辽宁期末)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C . 加热液体 D . 量取液体
  •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石蜡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B . 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C . 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制作烟幕弹 D .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 7. (2017九上·盐城月考)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7九上·灌阳期中) 稀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 B .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2 C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 . 原子质量为152
  • 9. (2019九上·琼中期中)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 在同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10.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 . ②为含氧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B . ①为单质、③为氧化物 C . ④为单质、③为化合物 D . ②为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和氧气—观察颜色 B . 硬水和软水—尝味道 C . 水和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D . 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 12.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疏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2:12 B .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 C .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 .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于、6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 1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氩气
    2. (2) 3个铝离子
    3.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4. (4) 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4. 我市多数地方所饮用的水来自长江水,水中常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使用前要进行净化处理。例如,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 , 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投入水中杀菌消毒。请回答以下有关自来水厂净化处理江水的问题:
    1. (1) 为了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需要进行的实验室里基本操作是
    2. (2) 加明矾的作用是
    3. (3) 若要鉴别所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搅拌,如果观察到,则为硬水。
  • 15. 下图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 (1) 图D中,x
    2. (2) 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填序号)。
    3. (3) 上述四种结构示意图中,共出现了种元素。
    4. (4) 写出C粒子的符号:
  • 16.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 (2) 乙(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 (3)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 (4) 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
  • 17.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下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总结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三、推断题
  • 18. 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与D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且生成物与E物质类别相同,B转化为黑色固体E时火星四射;下图是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写化学式:B是,E是
    2. (2)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C→B:,②B→E:
四、实验题
  • 19.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 (2)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写字母)。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对药品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
    3. (3) 若用实验室常用的紫色固体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计算题
  • 20.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取2.45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t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加热到t4时间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依次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12

    2.05

    2.01

    a

    1. (1) 计算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
    2. (2) 表中a=,氯酸钾中氧元素的含量=%(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