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深圳市2020-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光明...

更新时间:2021-01-01 浏览次数:28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宝应月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落(zháo) 池(qí)    镜(líng)   分(qí) B . 临(lì)    一(chà)  笑(nì)     徘(huí) C . (shèn) 赏(jiàn)   芽(nèn)   清(chéng) D . (duì)  开(zhàn)  仿(mú)    浴(mù)
  • 2. (2020七上·确山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纯粹    险燥    杞人忧天    精益求精 B . 禁锢    苫蔽    眉开颜笑    骇人听闻 C . 温驯    凸兀    惊慌失措    畏罪潜逃 D . 安详    狭隘    怪诞不经    力不暇供
  • 3. (2020七上·来宾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刘老师几十年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 ,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B .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意见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给人们塑造了一个除恶灭邪、神通广大的大英雄。 D . 王祥总是苦心孤诣地钻研功课,按时完成作业,因此,他的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
  • 4. (2019七上·北京期中) 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②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装饰图案则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

    ③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④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②③①
  • 5. (2017七上·德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冰心的诗歌深受其影响。 C .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代散曲,其作者是马致远。《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人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 . 古代常见的谦辞与敬辞中“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斧正”是请人改自己的文章。
  • 6. (2020七上·侯马期末) 下面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恐前后受其。        敌:攻击。《狼》 B . 年与时。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诫子书》 C . 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快乐《论语》 D . 国人之,闻之于宋君。道:讲述。《穿井得一人》
  • 7. 下列这首小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 “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飒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 . “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C . “古道西风瘦马”是说在冷飕飕的西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诗人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D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二、语言表达
三、名著导读
  • 9. (2018七上·南山期末)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 (1) 以上文字选自《》,作者是,文中的嫂嫂(罗刹)又名
    2. (2) 行者为何要借扇子呢?请结合原著情节作答。
四、文言文阅读
  • 10. 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 (1)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①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②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3. (3)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静也,才学也,无以广才,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4. (4)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五、现代文阅读
  • 11. (2020七上·洪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 (1)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 (2) 选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3) 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 12. (2020七上·合肥期中) 阅读

    独爱藕花深处

    ①浮云在平静的小湖里打量着自己有些单调的身影,湖里也只有三两只鸭子在几竿残荷的枯茎中穿梭。小湖最落寞的便是秋冬季节,只怪那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如果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浮云的倒影也不会如此孤单冷清了。

    ②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生机勃勃起来。它们渐渐舒展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湖堤上的草什么时候发芽了?围埂上的烟柳什么时候吐绿了?更奇怪的是谁将一支毛笔插在水中?笔尖的清香引来一只蜻蜓站在上面,抖着翅膀仿佛在为小荷歌唱。蜻蜓哪里知道,看风景的它早就走进了杨万里的诗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只需几天工夫,东一支,西一支,赶集似的从水里冒了出来。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再后来一个又一个地或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③六月来临,湖里就热闹起来了。如果是雨后,这种感觉更为鲜明,几只青蛙蹲在圆盘上高声唱和,一阵风过,伞面上的珍珠儿,左右滚动,一不小心便滑落水中。六月天气燥热,最美的事便是独自站在湖边烟柳浓阴之下,看荷叶田田,赏映日荷花,轻轻吟诵“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群红男绿女,荡舟采莲的画面,“荷叶罗裙一色栽,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乱花迷眼,还是人之自迷,碧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难分。

    ④我没有夜渡荷塘的经历,但我也曾采过莲蓬。生于江南水乡,没有采莲的经历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⑤划一小船行至藕花深处,也就驶进了属于水乡孩子的乐园!水根曾是我们中游泳的高手,我们经常结伴到湖中采莲。一竿撑过,密密匝匝的荷叶向两边分开,船一驶过,便又摇摇摆摆地并排在了一处,不是船在行,荷在动,岸上的人是难以发现我们的。有时候水根搞起恶作剧,故意晃动小船,同行的女孩子吓得抓紧船舷,尖叫声,笑骂声便在荷叶间飘荡。天热了,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那是天然的伞;口渴了,用荷叶舀一汪水,喝在嘴里,甜在心扉。摘一个莲蓬,剥掉外衣,饱满的籽粒就露出来了,去了外面的青皮,美美地品尝着白嫩的莲子。吃够了,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个又一个的莲蓬就落进了我们的船里。多少来,莲叶间的清香,小伙伴的嬉戏一次又一次地甜蜜了我的梦乡。

    ⑥江南多有池塘、湖泊,人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莲藕。据说莲藕的功用多着呢,妈妈曾叮嘱我回家给奶奶买东西,只要买点藕粉就行了,其它的东西她都不怎么爱吃,独有这藕粉例外。

    ⑦爱莲,同予者何人?宋朝的周敦颐常独自叹息。其实,爱莲者众矣,我们乡下叫莲的、叫荷的、叫芙蓉的女孩子多着呢!爱美之心,高洁之好,人皆有之,岂止周公一人呢?

    1. (1) 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按照顺序,描绘了不同季节里因为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其中,第二段通过写荷来展现小湖的“”;第③段通过大量的引用和化用诗句,展现了因为有荷小湖变得“ ”起来的画面。(后两空用原文词语填空)
    2. (2) 本文的行文思路十分清晰。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
    3. (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再后来一个又一个地或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4. (4) “莲叶间的清香”和“小伙伴的嬉戏”一次次甜蜜了作者的梦想。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也有一些事或物令自己魂牵梦萦,难以忘怀?请任选其一,具体地说一说。
六、默写
    1. (1)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4. (4)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兄女曰:“。”公大笑乐。(《世说新语·咏雪》)
    7. (7) 《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的水波浩荡和山岛的高耸突兀。
    8. (8) 《峨眉山月歌》中,李白用“”一句交代自己出发后的行程,表达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七、写作题(作文50分+书写3分)
  • 14. (2020七下·莲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帮助表示感激和回报。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请以“我学会了感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