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0-02-28 浏览次数:2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戒(chéng)   风(zhēng)    恿(sǒng)    咄逼人(duó) B . 落(zháo)    粗(kuàng)    狭(yì)      参不齐(cī) C . (záo)     抽(yē)       傥(tì)      堂大笑(hōng) D . (huí)     娇(mèi)      应(hè)      轻怕重(zhān)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9年的迎新联欢,我们班跳舞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漂亮极了! B . 两个多月前,重庆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公交车坠江事件。 C .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D . 春天来了,我们去郊外踏青,姹紫嫣红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的基本准则。 B . 《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每年9月1日我都会准时收看。 C . 在市民中心,很多群众观看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和应景而变的音乐。 D .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

    ②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

    ③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④总之,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⑤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也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

    A . ①⑤④③② B . ②①⑤④③ C . ①⑤②④③ D . ②①⑤③④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B . “昨天、桌椅、强壮、里头”这组词语的词性一致。 C .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D .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b >句子默写</b>
  •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4)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 (5)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6) 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 (7) 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8. (8) 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9. (9) 郭茂倩编写的《汉乐府诗集·长歌行》中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诗与《论语》中“子在川上曰:。”表达意思是一致的。
三、<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

      ②无以广

      ③年与时

      ④能于人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3) 【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⑩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⑪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⑫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⑬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⑭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⑮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⑯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⑰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⑱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选文节选自七年级上册《猫》,作者郑振铎)

    1. (1) 文中的猫除了外形不招人喜欢,它身上还具备哪些特质呢?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③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这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请联系上下文,赏析⑭段的画线句。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4. (4) 如果时光倒流,你是猫主人,由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做呢?请你谈谈自己的做法。
  • 9.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张亚凌

        ①是的,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著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②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

        ③——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④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 , 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我家帮衬母亲,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

        ⑤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活了。

        ⑥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

        ⑦——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

        ⑧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

        ⑨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

        ⑩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⑪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⑫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

        ⑬那家伙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

        ⑭母亲病危时,我陪着那家伙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

        ⑮昏迷了三天,母亲走了。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

        ⑯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

        ⑰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8)

    【注】①袼褙:gē  bei用纸或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来做纸盒、布鞋等。

    1. (1)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2)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

    3. (3) 外婆去世时“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而母亲去世时“我”则“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这两个场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外婆、母亲和我”三代人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5. (5)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阅读全文后,你对作者的问题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请结合本文及亲身经历写出你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五、<b >名著阅读</b>
  • 10.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 (1) 以上文字选自《》,作者是,文中的嫂嫂(罗刹)又名
    2. (2) 行者为何要借扇子呢?请结合原著情节作答。
六、<b >命题作文</b>
  • 11. 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幸福”的感叹与感激。有家真幸福,那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幸福,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幸福,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想真幸福,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有了寄托……

    请以“有                             真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文题,使其完整;富有真情实感地叙写能表达中心的具体事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③不要出现影响阅卷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④书写要求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