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23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0-12-29 浏览次数:11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8. (2020八上·苏州期末)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二: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成公司商标蕴含的企业文化精神反映了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1912~1920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之说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 29. (2019八上·洛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越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 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材料二: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1. (1) 材料一反映出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30. (2020八上·禅城期末) 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薯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盂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2. (2) 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的问题。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 31. (2020八上·恩平期末) “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1.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2. (2) 材料二中,在“3”这段时间(1912-1919年),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