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1-01-31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文明史上,达·芬奇是       真正代表时代高度、并且长久照耀未来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说:“我不相信,这个世界还会产生与达·芬奇一样知识广博的另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知识过人。”我们不知道达·芬奇的教育历程,但从他留下的13000余页手稿,可以推测他成年前接受过非常良好的人文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他以画家          ,但一生中,他被聘为建筑学家、机械工程师。他几乎研究了当时所有的科学门类,        对生理学、解剖学和植物学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他解剖了 30余具尸体,并著有解剖学著作。对达·芬奇的博学和深刻,歌德赞叹说:“今天我阅读达·芬奇《绘画论》,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对他讲的内容。”正因为推崇经验的意义,达·芬奇把“眼睛”的认识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把绘画也提升到“科学之科学”的高度。他说:“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它是智力借以欣赏自然的无限创造的第一工具。”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屈指可数         名垂千古         甚至          高深莫测 B . 屈指可数         闻名后世         尤其          一无所知 C . 硕果仅存         闻名后世         甚至          一无所知 D . 硕果仅存         名垂千古         尤其          高深莫测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另一个与达·芬奇一样知识广博的人,他不仅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知识过人。 B . 这个世界还会产生与达·芬奇一样知识广博的另一个人,他不仅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胆识过人,而且还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 C . 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另一个与达·芬奇一样知识广博的人,他不仅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胆识过人,而且还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 D . 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另一个与达·芬奇一样知识广博的人,他不仅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知识过人,而且还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
    3. (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实这位评论不但缺乏古代文学常识,甚至对一些古汉语词汇也不甚理解,如把“句读”的“读”念成“dú”——真是乱说一通。 B . 老刑警队长大吼一声:“站住——不然我开枪了。”黑衣人这才停下脚步,并把手上的凶器扔在草丛里。 C . 一个画家要画出的形象,不仅是外在直观的真实,而且是内在秩序的真实——要由外在的美呈现内在的必然。 D . 张老师答着说:你的这种解题方法——据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真的可以算得上奇巧至极,有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中医学学科属性问题也凸显出来。中医究竟只是一种文化,还是一门科学?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多年。《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可见,中医既有文化属性,也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只是到了近代,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从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看,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可以看到,无论是否认可中医的科学属性,都否认不了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全体“郎中”所共同认可。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则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包括“内核"“保护带”等内容。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相当于其“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形成“保护带”。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从人类社会演进史看,中医学从起源上属于地方性知识,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早期的中医当然只限于中国甚至只限于汉族范围,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藏医、苗医、波斯医等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中医大踏步走出国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国国内抗疫以及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义。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有效性,表明其理论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就基本原理而言,西医可以被归结为还原论医学,理论遵循形式逻辑和实验理性。中医是整体论医学,遵循辩证逻辑和实践理性。西医的基础理论建构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等科学基础上,大多数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原理可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得到解释,诊病治病从药物的分子式到受体细胞蛋白质结构都要一清二楚,药物疗效还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双盲实验加以检验。而中医诊病治病原则上把人看作一个整体生命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并将人体健康病痛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区分阴阳表里寒热虛实辨证施治。药物有“丸、散、膏、丹、汤”不同剂型,讲究平衡协调。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转向以复杂性为主要对象,复杂性科学应运而生。复杂性科学的核心工具是系统论,强调相互联系、平衡协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难看到,中医的整体论思维与系统思想完全吻合,高度一致。

    (石英《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期以来,由于受西医排挤,中医究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门科学的争议一直存在。 B .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也一直有效地延续着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 C . 中医学理论体系属于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所认为的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D . 西医讲究实验理性,疾病的病因机制和治疗原理都可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得到解释。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运用设问开头,第二段紧承前面的问题,从中医发展历史的角度回答了问题。 B . 材料采用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层次明确。 C . 材料第三、四、五段属于并列关系,但在排列上大体还是遵循了从浅到深的原则。 D . 材料在论述上采用中西医比较的方法,参照西医,从而得出中医也属科学的结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医的发展是不断吸取各家思想精华、不断突破地域限制的过程,具有科学属性。 B . 中医学有自身的一套在实践中不断被证明的理论知识体系,符合科学哲学的要求。 C . 中医的发展速度虽比西医慢,但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担当了重要角色。 D . 中医主张系统地联系地看待人体器官及人与自然,进行辨证施治,有时代意义。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8月17日上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实施一周年之际,一场名为“点亮深圳,5G智慧之城”的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一年来,深圳紧紧围绕“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使命要求,在一线城市中率先实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奋力跑好了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个主要发展目标。促进教育增量提质,加大中小学学位供给,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7月6日,深圳获评2019- 2020 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的称号。这是由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榜单。

    今年8月,一大批重大文体设施陆续开工,作为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载体,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有望很快与市民见面。连续多年推出的“城市文化菜单”上,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时装周、男篮世界杯深圳赛区……

    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有时间做义工个人里1个志愿者”,从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到无偿献血成为新时尚……这座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记者严圣禾党文婷《深圳:奋力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光明日报》 2020年8月18日)

    材料二:

    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向世界展示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今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呈“V”形反弹,成为一线城市中令人瞩目的实现正增长的城市。

    这是一个“规则说了算”的干事创业之地。“让市场说话”“规则说了算”,在这座城市深入人心。去年9月,企业“秒批”系统上线启用。企业设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一天压缩至几十秒,全程无人工干预。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最新数据显示,深圳登记商事主体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从疫情重灾区一线医院的“送医送药”机器人到春晚热舞机器人,再到海底捞智慧餐厅的网红“送餐员……这些已经走入人们生活的产品来自深圳企业奥比中光。公司创始人黄源浩博士说:“深圳经济特区今年40岁,我今年也是40岁,我一直对外界说,落户在深圳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奋力跑好“第一程”》2020年8月 19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

    “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优化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抓手”这一理念,在深圳各级政府中已成为共识。“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在深圳采访,这句话反复被提及,找准政府职能定位,从来不干预企业,就做好“保姆”,这正是深圳营商环境最为可贵之处。

    深圳特区创办之初,就把“敢为人先”作为城市精神的内核。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数据显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34.8%, 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今年8月,记者在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区看到,光明科学城已进入建设高峰期。深圳湾实验室,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基础研究机构已进驻。

    (记者刘芳《先行示范, 深圳要做“全能冠军”》选自“中国青年网”)

    1. (1) 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把深圳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国着眼于未来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见,旨在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着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使命,深圳一年来的发展成绩说明,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国所独有的,更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的目标就是把要深圳打造成全国“城市文明的典范”。 D . 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策,既是深圳的使命,又是机遇,深圳更不负众望,经济运行呈“V”形反弹。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月、国际音乐季、时装周等活动的举办,和“来了就是深圳人”“做义工”“做志愿者”等新时尚的形成,让深圳这座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B . “让市场说话”“规则说了算”、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大批科学研究机构进驻是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的主要原因。 C .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努力,将切切实实变成这座城市的居民和创业者们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D . 深圳特区一直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2019年把深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让深圳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探索发展的道路。
    3. (3) 根据材料内容, 请概括深圳市侧重从哪些方面推进“示范区”的建设?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城(节选)

    钱锺书

    他丈人丈母见他,欢喜得了不得。他送丈人一根在锡兰买的象牙柄藤手杖,送爱打牌而信佛的丈母一只法国货女人手提袋和两张锡兰的贝叶,送他十五六岁的小舅子一支德国货自来水笔。丈母又想到死去五年的女儿,伤心落泪道:“淑英假如活着,你今天留洋博士回来,她才高兴呢!”周经理哽着嗓子说他太太老糊涂了,怎么今天快乐日子讲那些话。鸿渐脸上严肃沉郁,可是满心惭愧,因为这四年里他从未想起那位未婚妻,出洋时丈人给他做纪念的那张未婚妻大照相,也搁在箱子底,不知退了颜色没有。

    周太太领他去看今晚睡的屋子,就是淑英生前的房。梳妆桌子上并放两张照相:一张是淑英的遗容,一张是自己的博士照。方鸿渐看着发呆,觉得也陪淑英双双死了,萧条黯淡,不胜身后魂归之感。

    吃晚饭时,丈人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沿尚无着落,安慰他说:“这不成问题。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出来住在我这儿,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鸿渐真心感激,谢了丈人。丈母提起他婚事,问他有女朋友没有。他忙说没有。丈人说:“我知道你不会有。你老太爷家教好,你做人规矩,不会闹什么自由恋爱,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丈母道:“鸿渐这样老实,是找不到女人的。让我为他留心做个媒罢。”

    丈人道:“你又来了!他老太爷、老太太怕不会作主。咱们管不着。”

    丈母道:“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他娶媳妇,当然不能撇开咱们周家。鸿渐,对不对?你将来新太太,一定要做我的干女儿。不要有了新亲,把旧亲忘个干净!这种没良心的人我见得多了。”

    鸿渐只好苦笑道:“放心,决不会。”心里对苏小姐影子说:“听听!你肯拜这位太太做干妈么?亏得我不要娶你。”他小舅子好像接着他心上的话说:“鸿渐哥,有个姓苏的女留学生,你认识她么?”方鸿渐惊骇得几乎饭碗脱手。他还没有回答,丈人说:“是啊!我忘了——效成,你去拿那张报来——我收到你的照相,就文书科王主任起个稿子去登报。我知道你不爱出风头,可是这是有面子的事,不必隐瞒。”最后几句话是因为鸿渐变了脸色而说的。

    丈母道:“这话对。赔了这许多本钱,为什么不体面一下!”

    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照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说本埠商界闻人点金银行经理周厚卿快婿方鸿渐,由周君资送出洋深造,留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大学,精研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科,莫不成绩优良,名列前茅,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授哲学博士,将赴各国游历考察,秋凉回国,闻各大机关正争相礼聘云。鸿渐恨不能把报一撕两半,把那王什么主任的喉咙扼着。

    周太太看方鸿渐捧报老遮着脸,笑对丈夫说:“你瞧鸿渐多得意,那条新闻看了几遍不放手。”

    效成顽皮道:“鸿渐哥在仔细认那位苏文纨,想娶她来代替姐姐呢。”

    方鸿渐忍不住道:“别胡说!”好容易克制自己,没把报纸掷在地下,没让羞愤露在脸上,可是嗓子都沙了。

    周氏夫妇看鸿渐笑容全无,脸色发白,有点奇怪,忽然彼此做个眼色,似乎了解鸿渐的心理,异口同声骂效成道:“你这孩该打。大人讲话,谁要你来插嘴?鸿渐哥今天才回来,当然想起你姐姐,心上不快活。你说笑话也得有个分寸,以后不许你开口——鸿渐,我们知道你天性生得厚,小孩子胡说,不用理他。”鸿渐脸又泛红。

    方鸿渐到房睡觉的时候,发现淑英的照相不在桌子上了。下船不过六七个钟点,可是船上的一切已如隔世。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成就,恋爱不容易成就。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不,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噓,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他才领悟到生命的美善、回国的快乐,《沪报》上的新闻和纱窗外的嗡嗡蚊声一样不足介怀。鸿渐舒服地叹口气,又打了个大呵欠。

    【注释】方鸿渐留学欧洲,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了几门功课,生活懒散,最后买了一个名叫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回国。回国时,与苏文纨同船,苏文纨有意于他。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叙述冷静自然,人物对话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不时在文中穿插方鸿渐略带调侃的心理描写,很好地起到补白的作用,有利于人物形象的丰富化。 B . 小说的次要人物形象塑造传神,通过寥寥几句语言描写,作者就把周经理和周太太这对既传统又世俗、又热心体贴的封建家长形象描写得形象真切。 C . 方鸿渐丈人讲的“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好结果的”“他老太爷、老太太怕不会作主”之类的话,实际上暗示了反对自主婚姻、主张父母之命的时代背景。 D . 小说多次写到方鸿渐的脸部表情,如“发呆”“变了脸色”“羞愤得脸红”“脸色发白”“脸又泛红叹口气”,说明他善于用表情应付尴尬场面。
    2. (2) 小说结尾处,作者对窗外夜景的描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真切地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穆之,字道和,东莞莒人也。少好《》《传》,博览多通,为济阳江敳所知。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日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日无过刘道和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亲立定并移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 , 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驰,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小民穷蹙,自立无所。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后征广固,还拒庐循,常居幕中划策,决断众事。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闾里言戏,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滿,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必知。虽复亲昵短长,皆陈奏无隐。人或讥之,穆之曰:“以公之明,将来会自闻达,我蒙公恩,义无隐讳。”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稍复留意。”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善举,然不举不善。”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无不拥滞。 性奢豪,好宾客,未尝独食,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高祖受禅 , 思佐命元勋,诏曰:“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刘穆之,深谋远忧,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可进南康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列传》)

    【注释】高祖:指宋武帝刘裕,世称“刘公”。

    1. (1) 下列对文中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日/无过/刘道和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 B . 问何无忌日/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日/无过刘道和/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 C . 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日/无过刘道和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 D . 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和/从平京邑/高祖始至/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指《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儒家“四书”之一。 B . 高祖,宋武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C . 受禅,也叫“受嬗”, 封建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D . 三千户,指古代臣子所受封地内有三千户居民,受封人享受居民的赋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穆之年少爱读书,深受赏识。年少时他喜爱并广泛阅读《书》《传》等典籍,多所贯通,被济阳江敳所看重,之后被何无忌极力推荐给高祖。 B . 刘穆之精于政事,决断如流。他一生追随宋高祖,出征时居账中出谋划策,帮助高祖决断大事,矫正不良风俗,在内总管朝政,在外供给军粮。 C . 刘穆之忠心耿耿,深得信任。他对高祖毫无隐瞒,除了亲近人的短处外其余都禀告,并举荐贤能,高祖把重要的任务都委任他,行动都征求他的意见。 D . 刘穆之性情奢豪,好交宾客。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吃饭,饭菜都非常丰盛,喜欢与宾客交游,座上客人常满:同时,他也利用交游获取民间信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闾里言戏,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

      ②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稍复留意。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有美堂暴雨

    宋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 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释】①有美堂:在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②顽云:指浓云。③羯鼓:一种西域乐器,“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曲急破”。④“谪仙泉酒面”:据《旧唐书李白传》载:有一次,李白喝醉,但唐玄宗急召他写词,于是他用水浇面,片刻间写成十章。 ⑤鮫室:神话中海中鮫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⑥琼瑰:玉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声”二字,用词传神,表现了雷霆之迅疾,“拨不开”突出云浓。 B . “飞“过““来”生动写出大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而来的奇景。 C . 本诗题为“有美堂暴雨”,但直到第四句才写雨,前三句重在写雨前景象。 D . 通过对暴雨的描写,透露出作者由喜而悲、转为豁达的起伏激荡情绪。
    2. (2) 本诗后四句是如何描写暴雨之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望泰山而表达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自信,这与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一句采用想象与夸张,侧面烘托出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程度之深。
    3. (3) 庄子在《逍遥游》认为列子御风而行,虽然可以免于行走,但“”,如果能遵循自然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暴雨、冰雪融水、江湖或水库堤坝溃决等,都有可能成为灾难的诱发因素;其次是需要大量的松散物质,地表草皮遭到破坏、乱砍滥伐、矿山开采时随意堆积矿渣等行为,都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物质来源;最后,还需要特殊的地形条件,即②,才能使泥石水等固液混合物发生流动。这三个基本条件共同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其中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泥石流的发生的地点及规模,降雨条件③。通过研究上述因素,使得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成为可能。

  • 9. 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提取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刘阳、魏薇)   22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启动式。本届北影节突出“云上”特色,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并邀请众多知名电影人参与。线下展映开票后,便引发了抢票盛况,开票仅10分钟,出票43190张,售票率达72%。“云上北影节”是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大亮点。本届北影节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电影嘉宾将以“云连线”方式参加北影节各项活动。将在北影节官网搭建3D全景展示系统,推出各公司项目和影片的“云展位”,举办线上“北京市场”展会,为展商、嘉宾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的交流合作体验。露天展映也是本届北影节的一大亮点,计划放映《庐山恋》《温蒂妮》等24部中外经典老片、优质新片。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阅读变得丰富多彩。有人说现已进入“读图时代”,图片、影视、图像、电脑、书画、广告等大量的“图”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让阅读变得简单直接。

    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读图” 不可能成为真正高品位的“主流阅读方式”,充其量是一种大众化的、低层次的、通俗阅读方式。“读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班级讨论会准备围绕“读图”与“读文”的选择问题展开讨论。你如何思考与选择的?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