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0-12-2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训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尊者、长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B .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C . 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 . 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中国家训的源头谈起,论述了中国家训的丰富形式和中国家训的内容指向,重点论述了后一个方面。 B . 周公戒伯禽的训词,是论证“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观点的典型例证。 C . 文章列举中国家训文化的三方面指向,论证了中国家训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D . 文章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家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 .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 .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 . 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 2. (2020高二上·榆树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上海2017年10月27日电(记者王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预测称,2036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达到78亿人次,是今年航空客运量的近两倍,客运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中国将在2022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表示,航空增长的潜在收益能否最大化,取决于贸易自由化程度和签证便利性。如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旅行禁令限制,航空客运需求增长率将放缓至2.7%,收益随之下滑,意味着到2036年,年客运量将减少11亿人次;如果自由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20年客运量有望增至目前的三倍。

        实现增长需要努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机场跑道、航站楼和地面通道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针对如行李和安检流程、货物处理和其他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必不可少,空中交通管理需改善,以减少航班延误,缩减成本,降低排放。

        (摘编自新华网,有改动)

    材料二:

        新华社武汉2017年1月3日电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原主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李正梅3日在武汉召开的“国际航空运动高峰论坛”上说,中国航协正计划融合建设2万多个“航空飞行营地”,让老百姓“想飞就飞”,以此释放低空领域巨大的消费潜能。

    李正梅说,中国低空领域消费是大产业,开发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她说,按美国现在人均拥有航空器及飞行员比例计算,未来中国通航飞机数量将发展到104万架;按照飞机与飞行员1:2.5的比例计算,未来中国飞行员需求量将超过260万名,仅培训市场就能达到1万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热气球、动力伞、跳伞、风洞、无人机等其他低空项目。”

        李正梅认为,中国发展航空消费的条件已经成熟。经济层面,人均GDP4000美金就具备航空消费的条件,而中国人均GDP已经远超这一数字。

        (资料来自凤凰网,有改动)

    材料三:

       

    材料四:

        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国民航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2016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机场数量仍然偏少,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中西部地区覆盖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出现短板。

        民航专家綦琦表示,提升民航航空服务的发展质量仍是主要任务,民航业不能只是关注《2016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及的数据增减,应当将航空服务作为重点。其中航班准点率就是质量发展的一个指标。我国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竞争白热化,而服务质量也成为各航空公司竞争的集中点。同时,国际市场中,我国航空公司还需要加大对海外旅客的宣传,增加回程旅客的数量。航空公司本身还应加大自身的成本控制,整合现有资源,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增加盈利,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

    (摘编自新浪新闻《航空资源仍是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瓶颈》,2017年5月23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民航事业要获得大的发展,必须加快机场建设,补齐中西部地区覆盖不足,特別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的短板。 B . 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国民航的旅客运输量从2017年到2021年,基本会以平稳的速度增长,增长率约是11.32%。 C .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李正梅认为,中国民航在低空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尚未真正发展起来,其规模还比不上美国。 D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对闰际航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分析了航空增长的潜在收益实现最大化的条件,以及实现增长的条件。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各大航空公司的竞争已十分激烈,竞争主要集中于保证航班准点率,不耽误顾客。 B . 今后几年,中国将每年增加近1亿人次的旅客,这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提供了条件。 C . 中国人均GDP已经远超4000美元的航空消费标准,表明中国发展航空消费的条件已经成熟。 D . 国际航协理事长担心,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旅行禁令限制,将导致客运需求下滑,收益减少。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航空要获得高度发展,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做。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鸣鸣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宜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B . 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 C .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 .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督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
    2. (2) 文中的朱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况分析。
    3. (3)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二、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1. (1)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 .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C .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 .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 . 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 . 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 . 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 . 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 . 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 5.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 愤怒,这里指因愤怒而飞起。 B . 而后乃今风     培:增加。 C . 榆枋而止       抢: 触、碰 D . 百里者         适: 刚刚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齐谐》者,志怪者       且夫水之积不厚 B .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 C . 六月息者也           余与四人拥火 D . 置杯焉胶               时不至
    3. (3) 以下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B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C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吧?大概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 D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三、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释】①眇,同“渺”。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 . 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 . 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 . “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2. (2) “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五、语言表达
  • 8.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解说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 85 字。

     

  • 9. (2019高二上·榆树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 (诗句) ”的奇效。

六、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江西东华理工大学92岁的退休教授宋金如,退休三十年来,仍坚持到实验室做实验,研究她一生挚爱的化学课题,给学生们传业授课。

    图二: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女引航员卢萍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首批18名航海专业女大学生之一,不仅是长江流域首位女性引航员,也是全国2300多名引航员中唯一的女性。航运相关的工作几乎被男性包揽,“作为一名女引航员,我觉得这是一份值得坚守的幸运”。2018年36岁的卢萍说。

    图三: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孟江村村支书罗红九是一名“90后”,当上村支书后,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发展经济,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