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1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图中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 1 cm、5.50 cm B . 1 cm、8.30 cm C . 1 mm、8.30 cm D . 1 mm、2.80 cm
  • 2. 有一首歌曲中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 . 地面 B . 云朵 C . D . 月亮
  • 3. (2016八上·自贡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4. (2016八上·重庆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 5. 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 . 酒精 B . 空气 C . 岩石 D . 月球上空
  • 6. 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将(     )

    A . 保持不变 B . 温度降低 C . 温度上升 D .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 7. (2017八上·深圳期中)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8. (2016八下·桑植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 9. (2020八上·宝安期末)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 10cm/s B . 9cm/s C . 8cm/s D . 7cm/s
  • 10.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 .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 .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 .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 11. 当小明站在一面大平面镜前面慢慢远离平面镜观察到自己的像越来越小,则小明得出的结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像的大小和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有关,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B . 教材书上说,平面镜成像时是物像等大,看来教材上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C . 平面镜成像时是物像等大的,看到的像变小了,是视角造成的 D . 像的大小与观察者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观察者离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 12.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 13. 医护人员要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
    A . 体积 B . 密度 C . 温度 D . 质量
  • 14. (2016八·新宁月考) 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

    A . 红光 B . 红外线 C . 紫光 D . 紫外线
  • 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李白的诗句。依物理知识,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成。(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凝华 D . 凝固
  • 16.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凝华 D . 凝固
  • 17.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 . 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8. 如图所示:有四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A . B . C . D .
  • 19. (2018八上·滨州期中)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 同时沸腾了 B . 稍后也沸腾了 C . 温度不会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 27. (2018九上·宿州月考)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 28. 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 (2) 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 (3) 分析图C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9. 酱油是咸的,小明猜想酱油密度一定比水的密度大,于是他和小亮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平天平时应把游码放在游标尺的左端的0刻线处,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
    2.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得酱油密度会(填“偏大”或“偏小”)
  • 30.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如果把烛焰分别放在a、b、c、d、e这五个点中

    1. (1) 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2) 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实像最大。
    3. (3) 把烛焰放在点上是类似照相机成像。
    4. (4) 把烛焰放在点上是类似投影仪成像。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33. 一辆火车全车长80m,匀速完全通过长32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40s,它以同样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
    1. (1) 该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 (2) 桥的长度是多少m?
    3. (3) 它以同样的速度从A地运动到相距360km的B地要用多少h?
  • 34. 有人测得黄河水的平均密度为1.2×103kg/m3 , 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 泥沙的密度为2.0×103kg/m3 , 且黄河水中只含有泥沙杂质并均匀混合,水和泥沙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
    1. (1) 1m3黄河水的质量。
    2. (2) 一杯黄河水体积为V,完全沉淀后,泥沙的体积是?
    3. (3) 1m3的黄河水所含的水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