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调研...

更新时间:2020-11-16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邛、笮、昆明   略:巡行、巡视    大夫之              雍:阻塞 下辩人事之          纪:法度、准则    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蒙受、遭受 B . 其志之思也     遂:顺从、如意 敝通变              承:顺应 常有大              度:器度、抱负    素诸吏              易:看不起 C . 二世使使者斩以   徇:示众          其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存:思念 乃以秦王吏          属:交付、托付    平其功              伐:自夸、炫耀 D . 实不命           用:服从          乃尊怀王为义帝      详:假意 有功者之            害:嫉恨          始大人常以臣无      赖:依恃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 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              、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             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更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    臻于至善    巧夺天工 B . 轻车熟路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鬼斧神工 C . 轻车熟路     废寝忘食    精益求精    巧夺天工 D . 炉火纯青     宵衣旰食    臻于至善    鬼斧神工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B .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C .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D . 由于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3. (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A .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 .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 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D . 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二、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文玩”之“文”,是器玩至关重要、至为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意味着与文化修养相关,内蕴着人文之理、文化之道,勾连着情之所钟、性之所至,投射着心之所向、灵之所属,规约着“玩”之法理,影响着“玩”之意志,统帅着“玩”之雅趣,升华着“玩”之妙境。

    ⑥“文玩”之“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这里的“玩”兼具名词“玩”和动词“玩儿”两种词性。前者为对象,即浅层的实体的物。“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后者为活动,即对象的赏玩过程。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文玩”的玩家、藏家通过“玩儿”的活动,即文玩审美赏玩过程,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这便是“文玩”由古至今绵延不绝、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

    ⑦“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物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儿”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对物道、人道、天道的体察。进一步讲,“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超越当下的幽思情韵,能够表现藏家玩者的学问见识,能够凝结赏玩者的高洁雅致;在于它呈现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是一样情性,是一片趣味,是一颗心灵。质言之,所谓“文玩”,其“文”在心,其“玩”在趣。一言以蔽之,“文玩”即“文”心“玩”趣。

    (摘编自杨明刚《文心玩趣话“文玩”》)

    1. (1) 下列关于“文玩”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玩”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文玩”交易还是注重“实用价值”。 B . “文玩”的需求日益增长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体现出公众文化修养的提升。 C . “文玩”之“玩”兼指对象和活动,在“玩儿”中规定了“文玩”的本质属性。 D . “文玩”造型精美、意蕴深厚,这也是其由古至今延绵不绝的根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张荣、刘岳的话,都是为了揭示“文玩”“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审美本质。 B . 文章第⑤⑥段论述了“文玩”之“文”与“玩”的内涵,指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C . 文章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述对象,再分层次理清了核心概念,最后明确了观点。 D . 文章基于对“文玩”的传统认知,丰富了新时代“文玩”的内涵,明确了其重要价值。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是“玩”的统帅,“文玩”要注重赏玩的过程,更要注重其审美的本质。 B . 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最能体现出“文玩”的审美价值。 C . “文玩”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是一场心灵于精神的共振。 D . “文”心“玩”趣是对传统哲学美学的传承,是审美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怀的呈现。
  •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

    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态度。

    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省兰溪县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上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1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联合国向国际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利用和提升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土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价值进行审视。 B . 诸葛村的成功案例,源于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而红河哈尼梯田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 C . 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D . 西方国家走的是“外源型”发展模式之路,这种发展路径对经济增长关注较多,而对社会文化发展关注较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建筑是乡村遗产的核心部分,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其蕴含着人们的生存智慧、生活态度。 B . 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本着“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态度,走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之路。 C . 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D . 乡村遗产的保护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自身特色,使之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3. (3) 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牛哞

    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我似乎听到牛在议论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城市的所有工作被市民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市民的餐桌。

    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拉了一辈子车,驮了一辈子东西,立下大功劳了。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的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与屈辱,对熬煎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

    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一个,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地宰掉,它们不挣扎,不逃跑,甚至不叫一声,似乎那一刀捅进去很舒服。我在心里一次次替它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远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

    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地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

    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旁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里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我唯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作家行列中的。

    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踩踩,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1.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抓起一把牛粪,感觉到“沁透心肺”,这个有悖常理的夸张的表达恰是作者痴迷其中的真实流露。 B . 作者由牛是用卡车运进城市来的联想到自己,产生了“羞愧”的自我感觉,这就把农民和牛之间这种相似性揭示出来。 C . “牛哞”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这种文明孕育的乡村文化,文章以“城市牛哞”为题,饱含对城市与乡村平等相融的美好希望。 D . 从牛在城市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中,不难看出当代城市文明所引发的人的欲望的无限膨胀与人的本质力量的无比软弱之间的巨大反差。
    2. (2) 第五段画线句子中“我”指谁?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用意?
    3. (3) 本文通过“相似比较,思想换位”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境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迁著作佐郎、监三白渠、知泾阳县。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寻通判忻州,迁殿中丞,兼御河督运。

    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徙益州钤辖,加宜州刺史,迁文思使。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大中祥符四年,车驾祀汾阴,以为西京旧城巡检、钤辖。礼成,加授北作坊使,充赵德明官告使。又为鄜延钤辖。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遂改左骐骥使,就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朝廷始务宁边,以佶轻信易事,徙邠宁路钤辖。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再任邠宁,兼知邠州,迁宫苑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钤辖。四年,卒,年六十九。

    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略,其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昔人有言"谁能去兵",汉祖亦云"安得猛士",盖为此也。契丹入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 B . 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 C . 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 D . 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太学”。 B . 绯鱼,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为佩鱼符袋,是官员身份的代表。 C . 馈饷,指运送粮饷,负责的官员成为粮草督运,张佶因运粮有功被提拔。 D . 擢拜,指的是提拔授官,与之相似的词语还有左迁、超擢、陟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父祖有功,张佶得以担任殿前承旨,他通晓儒家学说,向朝廷献上文章求试,于是调任国子监丞。 B . 至道年间,张佶改任国子博士,任职期间因亲自率领军队击退夏人侵犯边境,深得皇帝信任,调任西川转运副使。 C . 王均叛乱被平定后,张估做了利州路转运使。后来任麟府路钤辖,他率兵迎击来犯之敌,大获全胜,受到皇帝的褒奖和赏赐。 D . 李浚突然去世,经马知节推荐,张佶就任秦州知府。到任后,张佶采用多种政策开拓疆境,却导致了边境部落的怨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

      ②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高祖本纪》)

    5. (5) 为什么作者称张佶为“果毅之臣”?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

    1. (1) 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B . 王维诗歌“写意传神、形神兼备”,诗歌颔联通过描写归隐途中所见的“流水”和“暮禽”,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C . 颈联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D . 这首诗写得很有层次,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还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2. (2)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与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相似,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
    2. (2) 《燕歌行》中通过对比手法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的两句是“”。
    3. (3) 《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中“青少年模式”的出现是家长、监管部门和平台达成共识的结果。既满足青少年对网络的需求,也能让家长放心——可使孩子不至于沉迷,还减少了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可谓一举多得。①,则粉碎了这种共识,让人担忧。青少年模式失灵,提醒②。去年有关部门曾对此前上线“青少年模式”的20家网络视频平台的防沉迷效果进行评估,如今看来,有必要持续进行。此外,保护孩子不是平台的首要任务,指望它们像监护人那样“盯”住孩子,③。为此,家长对孩子多一些关心、陪伴,比一味炮轰平台更有意义。

七、名著阅读
  • 10.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身上有着“亘古不变的农民特质”。请结合《平凡的世界》前四十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八、话题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面对网友“考古专业冷门,还可能找不到工作”的“惋惜”与“忠告”,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没有丝毫妥协。“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从钟芳蓉的话里,我们读不出丝毫盲目和迷茫。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