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写作

更新时间:2020-10-27 浏览次数:3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写作题
  • 1. (2020·广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与大错误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从餐厅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要求:整体把握材料,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卷面整洁美观。

  • 2. (2019高二上·田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闲暇时间都苦练英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翻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范围,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3. (2019高三上·云浮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调查了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4. (2020·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纵观历史,个人、民族、国家,乃至为类社会整体,其发展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放眼当今,席卷全球的疫情正在考验着我们……人类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灾难的斗争;个体的生命,也常常在经历灾难后得以升华,灾难,除了带给我们伤害,还带给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的感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 5. (2020·新课标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6. (2020·新课标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7. (2020·浙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8.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王尔德说:“平常的财宝会被偷走,而真正的财富则不会。你灵魂里无限珍贵的东西是无法被夺走的。”

    ②梭罗说:“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 9. (2020·新课标Ⅲ)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0. (2020·新高考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1. (2020·天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12. (2020·江苏)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 13. (2020高一上·田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作为刚步入高一的你,请你给自己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4. (2020·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是一个国家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是反映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两年,语言生活图景多彩斑斓。围绕垃圾分类产生的指示牌、表情包等语言产品助力社会治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用清新通俗、年轻化和个性化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我和我的祖国”“学习强国”“5G元年”等新词语、流行语映刻时代印迹,折射家国情怀。

        《语言与生活》杂志社将举办以“新时代,新语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征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5. (2019·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已有70年历史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推出了重量级的封面文章《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材料二: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发表《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以材料出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6. (2020·石景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自选角度;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 17. (2020·石景山模拟) 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的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 18. (2020·蚌埠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作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发言稿,在2020年高中毕业典礼上分享你的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9. (2020高二下·莆田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是一种必不少的生活内容,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标题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20. (2020高三上·路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由地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何冰《奔涌吧,后浪》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冯骥才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去想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海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戴望舒

    面对徐徐展开在你面前的人生画卷,迈入青春门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综合上述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1. (2020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2. (2020高三上·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班级计划举行演讲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管宁和华歆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3. (2020高三上·开学考) 仔细阅读和观察下幅漫画,请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漫画及漫画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表达明确;除诗歌以外的一切体裁可写;不得抄袭。

  • 24. (2020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含,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记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这是一份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的图书馆的读者留言。留言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的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吴桂春。由于受疫情影响,他被迫打算返乡,离别之际让他最为不舍的是那张东莞图书馆的借书证,于是他在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深情的告白。

      请紧扣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5. (2020高一上·北京开学考) 以“不平凡的2020”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6. (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笑起来真好看。

        你读书的姿态很优雅。

        你做志愿者的样子太美了。

        ……

    假如这里的“你”就是你,面对他人的赞美,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及所在学校校名等信息。

  • 27. (2020·蓝田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青岛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个座位空着,因为那个座位上有积水。10岁的小学生刘显昊掏出纸巾擦干,然后默默退到一边,跟旁边的乘客说“可以坐了”。

        在深圳,一个叫乐乐的小女孩随爸爸出去玩,看到一对撸串的情侣将竹签扔了一地,吃完后一抹嘴走了,她默不作声走过去,把签子一根根捡起来放到了垃圾桶里。

        郑州一居民楼晚上发生天然气泄露,12岁初中生李承泽闻到“怪味”,迅速找到小区门卫处理,从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7日凌晨,江苏省南通市一名14岁女孩从22楼跳下,当场不治身亡。据附近群众反映,可能是因为作业没写完,孩子要玩手机,家长批评了几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8. (2020·铜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请依据对上面两则材料的理解,自选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9.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这主要出于“健康第一”和“公平第一”的考虑。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2020新年贺词中提到:“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

        材料三: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的消息如一粒石子,在高三学子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有人说早晨倒计时是68天,中午乘坐史无前例的“时光机”又变成了98天,百日誓师的时光似乎倒流回来了……

        以上的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 30. (2020高二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世纪英国思想家边沁曾说:“只有‘痛苦’与‘快乐’这两个强有力的主人,才能指出我们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会做什么。”快乐与痛苦,似乎就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命题,当我们在这个命题下极力追求快乐,并技巧地避开痛苦,人生就能抵达最幸福的彼岸。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快乐和痛苦真的能够计算吗?追求人类最大的福祉,难道真的可以用换算的方式去机械地衡量吗?

    关于“痛苦”与“快乐”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