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统考试...

更新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29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D .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 2. 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 . 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 与液体的多少的关系 C . 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 . 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 3.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下列四个场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初春,薄雾缥缈 B . 盛夏,夜深露重 C . 深秋,天降浓霜 D . 寒冬,滴水成冰
  • 4. 下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雾凇形成 B . 湿手烘干 C . 壶口白气 D . 草叶露珠
  • 5. (2016八上·惠民期中) 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 液化 B . 凝华 C . 汽化 D . 升华
  • 6. 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的声音从7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 . 频率变大 B . 频率变小 C . 振幅变大 D . 振幅变小
  • 7. 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奶浆可以制作冰淇淋。当将液态氮倒入杯中后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此时(  )
    A . 杯中液态氮在放热 B . 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 .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不变
  • 8. (2016·苏州模拟)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9. (2017八上·泰兴期中)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冰是晶体 B . 冰的熔点是 0℃ C .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5 分钟 D .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 10. 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一种方法。下表提供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数据,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熔点/℃

    1535

    1083

    660

    649

    沸点/℃

    2750

    2567

    2467

    1090

    A . 铝镁合金 B . 镁铁合金 C . 铁铜合金 D . 铜铝合金
  • 11. (2018八上·常州期中) 如图所示,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水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

    A . 一定沸腾 B . 可能沸腾 C . 一定达到了沸点 D . 没有达到了沸点
  • 12. 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 . 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 . 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 . 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 . 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 13. 小明观察到风越大时,红旗发出的声音就越尖。根据此现象小明提出:“如果我们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部分,用不同的力拔动钢尺,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就越快,其音调应该就越高”。他这一提法属于(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设计实验 D . 实验结论
  • 14. 小明家小区的景观河中有一株绿叶红花的睡莲,当他透过一张有色玻璃纸观察,发现这朵睡莲变成“黑叶红花”,小明这张有色玻璃纸的颜色是(  )
    A . 黑色 B . 绿色 C . 蓝色 D . 红色
  • 15. (2017·抚州模拟)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6. 吉他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乐器,台上演奏者通过拨动吉他的弦,使弦而发声,台下观众听到吉他的演奏声是通过传播的。
  • 17. 小明在测量体温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为℃,所测体温是℃。

  • 18. 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这是现象;海洋里的水经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这是现象;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小冰晶,这是现象。
  • 19. 常州地铁2号线目前正在施工,施工时工人要在机器的转动部位加润滑油减小噪声,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同时搭建隔音围栏,这是在过程中减弱噪声。
  • 20. 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21. 周末,小明在公园的树荫下散步,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看到“桃花红”是因为桃花太阳光中的红光;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 22. 如图,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是干燥的,我们发现(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对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小明认为是由于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而小红则认为是由于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那么,你认为是的看法对.

  • 23.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 (1) 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甲所示;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则图乙塑料尺产生声音的大;
    2. (2) 如图丙和丁所示,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2×102Hz;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1×102Hz。其中频率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由实验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6.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 (1) 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够长
    2. (2) 调整器件使之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变高/不变/变低),响度(变大/不变/变小);
    3. (3) 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 27.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F

    100

    0.76

    B

    60

    0.89

    G

    80

    1.02

    C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100

    1.02

    J

    1. (1) 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选填“能”或“不能”).
    2. (2) 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填写编号)的琴弦.
    3. (3) 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cm和横截面积mm2.
  • 28.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1) 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有不当之处,如图甲所示。其不当之处是
    2. (2) 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3) 其中有两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个实验小组所加水的相同,不同,水的沸点是℃;

    4. (4) 此外有三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各组的温度计刻度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检验这个猜想:
  • 29.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 (1) 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 (2) 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 (3)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30. 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 (1)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初温度相同和相同.
    2. (2) 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90

      74

      65

      60

      57

      21

      20

      棉絮组水温(℃)

      90

      70

      55

      33

      2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 (3) 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 (4) 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

      ①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46℃ B.43℃ C.39℃ D.36℃

      ②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

五、综合题
  •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有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近;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在远离声呐。

    1. (1)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
    2. (2) 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后10s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没有改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m;(设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在(远离/靠近)潜艇A。若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1min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m;

    3. (3) 在月球上(能/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