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鞋塘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

更新时间:2020-10-14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 1. 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
    A . H2、O3、N2 B . NaOH、KOH、NH3·H2O C . HCl、H2SO4、KHSO4 D . NaCl、NaHCO3、NH4Cl
  • 2. 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 3.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CaO+2H2O=Ca(OH)2 B . 2H2O2 2H2O↑+O2 C . Na2CO3+Ca(OH)2=CaCO3↓+2NaOH D . Zn+H2SO4=ZnSO4+H2
  • 4. (2019九上·绍兴月考) 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封景秀同学给出了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 .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 5. (2019九上·温州月考) 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FeCl2、NaCl、KNO3 B . CaCl2 、HCl、NaNO3 C . K2CO3、Mg (NO3)2、NaOH D . NaCl、KOH、(NH4)2SO4
  • 6. 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制氯化铁:2Fe+6HCl=2FeCl3+3H2 B . 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C . 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2KNO3 D .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 7. (2019·浙江模拟) 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 . 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 .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 . 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 . 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 8.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 , 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子).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 . 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 . 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 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9. (2020·杭州模拟) 小金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一定过量 B . 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滤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一定过量 C .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滤渣一定全部溶解 D .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一定会产生大量气泡
  • 10.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
    A . 二氧化锰 B . 澄清石灰水 C . 盐酸 D . 氯化钠
  • 11. (2019九上·衢州期中)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所属类别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⑴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⑵将(1)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⑶将(1)产生的气体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A . 金属氧化物 B . C . 金属单质 D .
  • 12.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NaNO3(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取少量氯化钠 B . 闻药品气味 C . 滴加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 14. Na2CO3这种盐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
    A . 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B . 向K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C . 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D . 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 15. (2018九上·鄞州期中)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 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 . 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C . 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D . 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计38分)
  • 16. (2018九上·温州期中) 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实质是
    2. (2) 如图中,反应前 分别代表HCl溶液中的两种离子, 分别代表NaOH溶液中的两种离子;反应后还有 这两种离子,说明 (填离子符号)。
  • 17. (2019九上·鄞州期中)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 (1) 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 (2) 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视为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取某硫酸厂排出的一定体积的废水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若改用与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上述一定体积的废水混合,则所得溶液的pH7(填“>”、“<”或“=”)。
  • 18.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 (1) 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 . Na2CO3 B . HCl C . FeCl3 D . Ba(NO3)2
    2. (2) 依据反应④,NaOH溶液可以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19. 同学们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做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三、四中的“操作”是
    2. (2) 实验一中,欲验证NaOH溶液与盐酸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还需向溶液A中加入______ ;
      A . 酚酞 B . CuO C . Na2CO3 D . AgNO3
    3. (3) 用pH试纸测得溶液E的pH=2,取少量溶液E加入Ba(NO3)2溶液后无明显现象,下列有关溶液E和沉淀丙设想合理的是

      A.溶液E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中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B.除去氯化钡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沉淀丙并过滤

  • 20.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小资料: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 (1) 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同学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2. (2) 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3. (3) 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
  • 2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 (1) 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2. (2) 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3. (3) 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将其导出后的气体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4. (4) 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三、实验探究(共34分)
  • 22. 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作为判断依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于水;

    ★5SO2+2H2O+2KMnO4(紫色)=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

    1. (1) 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的SO2含量常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色时即可停止通气。

      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2. (2) 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3.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给出的部分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判断稀硫酸与KOH、Ba(NO3)2、K2SO4、K2CO3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1. (1) 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2. (2) 试管B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 (3) 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

      综合分析有关实验的现象回答:

      ①无色滤液b一定呈(填“酸”、“碱”或“中”)性;

      ②上述实验所得无色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溶质是否存在。你的实验操作是

  • 24. 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 , 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 25.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菠菜因富含铁元素(化合态)而成为补铁的食物之一。小明计实验探究菠菜中含有Fe2+还是Fe3+

    首先,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在少量含Fe3+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②在少量含Fe2+的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然后,小明设计并动手做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

    步骤二:分别取2mL溶液B于三支试管中,实验操作和现象如表所示:

    试管

    加入适量检验药品

    实验现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步骤中的操作②和③的名称是
    2. (2) 此实验证明菠菜中含有离子。
    3. (3) 拓展研究:除了食物补铁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补铁,目前有一种补铁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请写出一种制取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共43分)
  • 26.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

    求:

    1. (1) 生成CO2的质量。
    2. (2) 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 (3) 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中(只填字母标号,不计算,可多选)。
      A . 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 . 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 .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 .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 27. 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请计算:

    1. (1)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2) 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 28. 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 (1) 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2. (2) 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9. 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面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 (1) 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2. (2) 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 (3) 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 (4) 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
  • 30. 在相同条件下,取相等质量的块状CaCO3和粉末状NaCO3 , 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其中粉末状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块状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大致曲线,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