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

更新时间:2020-09-21 浏览次数:1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 . 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 . 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 (2017八下·灌阳期中) 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 .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 3. (2020·深圳模拟)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手对弹簧的拉力 B . 弹簧对手的拉力 C . 墙对弹簧的拉力   D . 以上说法都正确
  • 4. 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次数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4

    9.8

    A . 小亮处理数据时,算出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表格),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 小明处理数据时,绘出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图象(如图),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 . 小红认为本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 . 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可以完成本实验
  • 5. 小明同学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思考:自己荡秋千到达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会处于什么状态呢?她做出以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继续摆回来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静止不动 D . 做圆周运动
  • 6.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下列关于冬奥会比赛项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壶离手后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惯性随速度减小而减小 B . 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C . 溜冰鞋鞋底的冰刀是为了减小压强 D . 速滑运动员向后蹬地,身体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相互性
  • 7.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A . 苹果从树上落下 B . 紧固锤头 C . 跳远助跑 D . 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进
  • 8. 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 B . 在空中沿曲线运动的钢球 C . 沿斜面加速下滑的木箱 D . 正在转弯的火车
  • 9. (2017·泰安) 如图是用力F把一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②正确 B . 只有④正确 C . 只有③④正确 D . 只有①③正确
  • 10. 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缘故 C .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 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
  • 11. 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 压缩空气使气垫船的船体与水面脱离 B . 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C . 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握住绳子 D . 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
  • 12. (2019·绥化) 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 滑雪板面积较大 B . 骆驼宽大的脚掌 C . 铁轨下铺设枕木 D . 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
  • 1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 . 吸盘 B . 高压锅 C . 抽水机 D . 茶壶
  • 14. (2019八下·山西期中) 以下物理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吸盘式挂衣钩 B . 用管子吸饮料 C . 用滴管吸取药液 D . 橡皮膜凸出
  • 15. 下列是与气体压强有关的现象或应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高压锅煮饭时锅内气压可以大于标准大气压 B . 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C . 向纸桥下方吹气纸桥会被“吹”塌下 D . 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压力增大
  • 16. (2019八下·虹口期末)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A .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C .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D . 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 17. 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 .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75N C . 拉力F的功率为12W D . 有用功为120J
  • 18. 游戏“愤怒的小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游戏其实就是像打弹弓一样,把“小鸟”对准怪物打过去(如图),下列有关弹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出“小鸟”时,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鸟”的机械能 B . 弹弓的橡皮筋伸长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 C . 弹弓的橡皮筋受力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D . 被弹弓弹出后的“小鸟”,受到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二、多选题
  • 19.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 . 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C . 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 . 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 20. 2019年3月3日,德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小将杜玥与李茵晖夺得女双冠军。如图是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球拍将羽毛球拍出,在球飞行过程中,球拍对球做了功 B . 羽毛球在空中之所以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具有惯性 C . 羽毛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D . 球拍的把手上缠有手胶,是为了减小手与球拍间的摩擦力
三、填空题
  • 21. 如图所示为足球赛画面截图,越用力踢球,足球飞得越远,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守门员扑球,足球反向飞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图片_x0020_510492136

  • 22. VR(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南昌一张响亮的名片,利用VR设备人们可以进行地震、动感单车等体验。如图所示,体验者带上VR眼镜体验动感单车,当看到体验者的身体向倾斜时,单车就是向右拐弯,这也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 23.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 (1) 0 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推力(填“>”、“=”或“<”);
    2. (2) 2 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 24. 如图所示,自制气压计从八楼移动到一楼过程中,细管内水柱将(选填“上升”或“下降”)。两艘急速行驶的船不能近距离并排前行,因为并排行驶时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容易相撞。

四、实验题
  • 25. 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是通过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 (2) 由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 (3) 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p(填“>”、“<”或“=”)。
  • 26.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 (1) 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下降,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 (2) 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3. (3) 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 27.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 (1)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 (2) 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3. (3) 分析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 2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状态(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要将其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
    2. (2) 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妤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个相同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29. 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 (1) 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 (2) 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选填“快”或“慢”)。
    3. (3)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说明运动的物体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 (4)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__
      A . 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 . 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 . 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 30. 如图所示,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1)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2. (2) 小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他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选填“必须沿水平方向”或“必须沿竖直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选填“适用”或“不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3) 小明在课后也自选器材继续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3个实验方案(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其中,能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选填序号)。
    4. (4)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
    5. (5)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 . 能使影响二力平衡的第三个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B . 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小卡片容易扭转
  • 31.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 (1) 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2)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 (3) 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 (4) 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2. 如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

    G/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ℎ/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3

    0.5

    4

    0.1

    2

    0.3

    66.7%

    1. (1) 请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
    3. (3) 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4. (4) 在第三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时间是1.5s,则动力的功率为W;
    5. (5) 实验结束后,小华又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利用图乙和图丙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是错误的;
    6. (6) 请你为小华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作图题
六、计算题
  • 35. 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写出计算过程)

    1. (1) 若该温度计中小球重为0.15N,体积为30cm3 , 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9×103kg/m3 , 则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2. (2) 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的质量是多少?
    3. (3) 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 36. 为了响应低碳,绿色出行的号召,岳阳市投入了大量的共享单车,极大的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如图所示,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背着书包骑着共享单车,在2min内匀速行驶了480m,假定共享单车的质量为10kg,小明和书包的总质量为50kg,骑车时受到的阻力为20N,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cm2 , 骑车时忽略空气的影响,在2min内,求:

    1. (1) 小明骑车的速度;
    2. (2) 小明骑车时的功率;
    3. (3) 小明骑车时,该共享单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