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0-09-13 浏览次数:1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è)      席(juǎn)     谢(zhōu)      呼(xiào) B . 午(xiǎng)    战(lì)       食宿(sù)        和(xié) C . (qiè)      防(dī)      鼓(zào)        肪(zhī) D . (nuò)      兴(jì)      泽(zhǎo)       摇(yè)
  • 2. 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署        迷惑        五体头地         一泻千里 B . 分裂        驻扎        不解之缘         支离破碎 C . 列性        凋谢        明存实亡         不假思索 D . 废弃        垦切        世外桃源         比比皆事
  • 3. 下列各项词语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 精致----粗糙   沉闷----活跃    慷慨----吝啬   天然-----人工 B . 脆弱----坚持   信赖----怀疑    羞涩----大方   陡峭-----平淡 C . 诞生----消亡   朦胧----清静    兴奋----疲倦   冷静-----慌乱 D . 贫弱----富强   温柔----粗暴    简单----复杂   勤快-----劳累
  • 4. 下列各项中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 . 尊重         爱慕         炫耀          朴素自然 B . 自私         漂亮         巍峨          洋洋自得 C . 柔滑         发扬         伟大          舍己救人 D . 恐怖         优美         憔悴          天衣无缝
  • 5.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已经哑口无言了。 B . 你今天衣冠楚楚 , 难道要见重要的人? C . 放心吧,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 一定办成。 D . 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 , 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 6. 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         ;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         ;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①立场须坚定   ②事业须旺盛    ③方法须随和    ④人格须挺立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④③②
  • 7.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生告诉妻子,       和敌人拼命,       不能被敌人抓住。这      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A . 即使  也     一边    一边 B . 宁可    也     不仅    更 C . 即使  但是   一边     就 D . 宁可    但是   不仅    也
  • 8. 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 我们得把课本上的习题要全部彻底地做完弄懂。 C . 在西街发生的这起交通事故中,使好几辆汽车报废了。 D . 同学们一见到刚刚回来的萨日娜的姐姐,就对她打听她的近况。
  • 9. 下列各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汉家寨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坚守精神的证明吗?(反问) B .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拟人) C . 青藏铁路是匍匐在青藏高原上的巨龙。(夸张) D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 10. 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B . 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 . 她的书柜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传》《童年》……等名著。 D . “屋里怎么没有人哪?”我一边说。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的雪。
  • 11. 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我又一次仰望高高耸立在红山顶上的布达拉。(我仰望红山顶) B . 傍晚时,白桦树上的嫩叶纹丝不动。(嫩叶纹丝不动) C . 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游戏是学习) D . 广阔的海水中含有生命所必需的许多无机盐。(海水中有生命)
  • 12.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游记是记叙作者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一般按照观察顺序写作。 B .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C . 《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D . 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怀念。
二、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雨和瓦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夸张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怪癖,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

        ②十二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

        ③那是我第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于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④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 (1) 第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
    2. (2) 第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是(   )
      A . 视觉角度 B . 听觉角度 C . 触觉角度 D . 嗅觉角度
    3. (3) 从第二段的文意看,“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
    4. (4) 依据第②自然段回答, “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从下列第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用横线“----”标出。

      看见   溅出   露出   注意    较量    洗涤

      焕发   观察   制作   发现    制造    反弹

    6. (6) 下列选项中,对第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 B . 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C . 这段文章深化了文章主题。 D . 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
    7. (7) 你如何理解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8. (8) 在下列选项中,给本文分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9. (9) 对本文的表达方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议为主,叙议结合 B . 只有记叙,没有描写 C . 以叙为主, 叙议结合 D . 抒情为主,记叙次之
    10. (10) 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叙事散文 B . 议论文 C . 抒情散文 D . 小小说
  • 1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昆明的气候

        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 (1) 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 强劲 阻塞 B . 强健 阻挡 C . 强劲 阻挡 D . 强健 阻塞
    2. (2) 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   )
      A . 昆明四季如春。 B . 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 . 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 . 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3. (3) 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明
    4. (4) 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5. (5) 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   )
      A . 从主要到次要 B . 从概括到具体 C . 从本质到现象 D . 从部分到整体
    6. (6) 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
      A . 事物说明文 B . 事理说明文
三、话题作文
  • 15. 按要求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600字以上。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