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沪科版 /九年级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2.4 升华与凝华

更新时间:2020-08-19 浏览次数:1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河南)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凝华 D . 升华
  • 2. (2020·大连模拟) 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本溪模拟)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华 B . 液化 C . 蒸发 D . 熔化
  • 4. (2020·河西模拟) 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

    A . 汽化吸热 B . 熔化吸热 C . 凝华放热 D . 升华吸热
  • 5. (2020·黄冈模拟)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C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 6. (2020·新泰模拟)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 . 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 . 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 . 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 . 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 7. (2020·龙海模拟)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缥缈的雾 ”是汽化现象 B .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 “凝重的霜 ”是凝固现象 D . “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
  • 8. (2020·北京模拟)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初春,冰河消融 B . 仲夏,绿叶挂珠 C . 深秋,红叶落霜 D . 寒冬,滴水成冰
  • 9. (2019八上·康巴什新月考) 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7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B . 图片_x0020_176489874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 . 图片_x0020_100009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 . 图片_x0020_100010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 10. (2019八上·大祥期中) 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 .  熔化 B . 汽化 C . 液化 D . 升华
  • 11. (2019八上·澧县期中)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 .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 .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二、填空题
  • 12. (2020·太原模拟) 我国古代启蒙读本《千字文》是一部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知识的国学经典,其中“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讲述了雨和霜的形成。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其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判断的理由是:
  • 13. (2020·大连模拟) 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14. (2020·陕西模拟) 《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热。
  • 15. (2019八上·慈利期中)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 16. (2020八上·西安期中) 如图所示装置,称为“碘锤”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这时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选填“多”或“少”)。

三、解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 19. (2020·广州模拟) 小旋同学把4、5块干冰一起放入水槽后,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及水槽上方弥漫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

    1. (1) 水槽中的水沸腾了吗?
    2. (2) 干冰在水中发生哪种物态变化?
    3. (3) 白雾是如何形成的?
    4. (4) 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向上飘,还是向周围下沉?
五、综合题
  • 20. (2019八上·山西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春或深秋,农作物常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 ~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 (1) 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
    2. (2) 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和
    3. (3) 为了验证(2)中的猜想,小明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