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9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cī)不齐    泥(nào)        相(xù )        浅尝止(zhé) B . (xún)熟       徘(huái)       (yuán)女      人听闻(hài) C . (shāng)     砥砺(dǐ lì)      白(hú)        咄咄逼人(chù) D . 业(yì)        訾詈(zǐ lì)      (fán)文      婀玲(fà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禊事   葱茏   山川相缪   钟南捷径 B . 污蔑   自缢   灼有成效   惠风和畅 C . 萧索   荒谬   旁稽博采   安之若素 D . 阴庇   迤逦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 . 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孩子就容易成为如此父母的镜子 C .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的那么透彻,解释的那么轻松。 D .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学上的意义,甚至完全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 B . 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测上取得重大的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C . 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D . 新浪、百度、网易等各大网站的代表纷纷表示,要培养抵制互联网上假恶丑、推动真善美的社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 ①⑤②④③ B . ①⑤④③② C . ⑤②③①④ D . ⑤④③②①
  • 6.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偭规矩而改错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 . 芳菲菲其弥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 悟言一室之内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D . 长乐王回深父    忳郁邑余侘傺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时俗之工巧兮       可怜体无比 B .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 . 俯察品类之盛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 美人兮天一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匪我(拖延)期,子无良媒        方其破荆州,(攻占)江陵 B . 处分(适合、按照)兄意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景象) C . 君既若见(记取)                况修短随化,终(至、及)于尽 D . 犹不能不以之(发生、引起)怀   不知东方之既(白色)
  •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 . 哀吾生须臾                取不尽,用之不竭 C . 徘徊斗牛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 D . 有穴窈然,入甚寒          入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10. 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B . 当其欣于所遇 C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 而又何羡乎
  •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足以汝身②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群贤毕至,少咸集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⑥其后之曰“褒禅”⑦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⑧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 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B . 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 .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D . ①②∕③⑦∕④⑥∕⑤⑧
  • 1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 .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C .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辞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D . 雨果,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二、文言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屋定居 B . 不出,火尽               且:将要 C . 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 . 于是余有焉             叹:叹息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④ D . ④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屋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 . 褒禅山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 . 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 . 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4. (4) 翻译文言文句子。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1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释】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上元敕府浙灯  市:购买 B . 水决不能城 败:让……毁坏 C . 于城 属:隶属 D . 水之再至 虞:戒备
    2. (2)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 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B . 民赖(新政)以安 C . 朝廷知法害民,(乃)罢之 D . 驱(富民)使(之)复入(城)
    3. (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⑥ D . ②③⑤
    4.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 .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 . 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 . 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5. (5) 翻译下列句子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三、诗歌鉴赏
  • 1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释】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1. (1)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所描写的是怎样一种景象?与全诗的意境是否相符?
四、句子默写
  • 16. 古诗词默写
    1. (1) ,体无咎言。
    2. (2) ,心念旧恩。
    3. (3) 狗吠深巷中,
    4. (4) ,足以极视听之娱。.
    5. (5) 《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五、现代文阅读
  • 1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极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1. (1) 文中描写“染了绿的声音”,运用了何种修辞格?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 (2) 作者听大森林中染绿的声音,为什么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
    3. (3) 文中两次描写松涛之声,其作用各是什么?
    4. (4) 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 B . 全文以“染了绿的声音”为线索,用描写和抒情的笔调,揭示出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从而告诉我们,唯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恩赐。 C . “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大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一句,真实地流露出作者对充满阳光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D . 最后一段末句既与第一段心灵轻盈的睡莲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E .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六、材料作文
  • 18. (2019高一下·铜仁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