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更新时间:2020-07-31 浏览次数:9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为2016年美国大选漫画《互泼脏水》(女性为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男性为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

    A . 政党政治存在严重的弊端 B . 民主共和两党存在本质差异 C . 女性候选人不受男性支持 D . 总统选举已经沦为金钱政治
  • 2. (2020·西安模拟) 1816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   )
    A . 各州丧失了征税权 B . 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 C . 联邦制得到了巩固 D . 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
  • 3. (2020·福州模拟) 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
    A . 宪政制度的完善 B . 征税程序严格化 C . 否定了议会至上 D . 税收立法民主化
  • 4. 据统计,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否决权”,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631次。这种变化说明(   )
    A . 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 .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C . 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 . 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
  • 5. (2020·安徽模拟) 西方的民主制,也是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执政官变成了总统,元老院(Senate)变成了参议院(美国的参议院至今仍称Senate),民众大会变成了代议制的众议院。这说明(   )
    A . 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具有无差异同源性 B . 美国民主共和制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再现 C . “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构架得到承袭 D . 西方古代民主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 6. (2020·山东模拟) 下面的美国漫画《无妄之灾》从本质上说明,美国民众(   )

    A . 基层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B . 对现有政党制度不满 C . 私权法律保护观念强烈 D . 担忧社会的治安状况
  • 7. (2020·河北模拟) 有学者指出:“我把其中的一种集权称为政府集权,把另一种称为行政集权。在美国,只有第一种集权,而另一种集权则不存在。”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的根本大法 B . 美国借鉴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点 C . 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 D . 民主共和制可避免中央集权的出现
  • 8. (2020·河北模拟) 1873—1929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与时任总统所属党派表(部分)

    时间

    关税平均税率(%)

    时任总统所属党派

    1873-1883年

    42.3

    共和党

    1895-1897年

    41.6

    民主党

    1898-1909年

    47.3

    民主党

    1914-1922年

    28.3

    民主党

    1923-1929年

    38.2

    共和党

    注:1914—1921年时任总统属民主党,1922年时任总统属共和党。

    据上表可知美国(   )

    A . 关税政策取决于两党力量的对比 B . 民主党倾向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 . 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鲜明的党派性 D . 高关税政策易阻碍国内经济发展
  • 9. (2020·模拟)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邦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必须 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 益。由此,制完会议的各邦代表主张(  )
    A . 实施人民主权和共和原则 B . 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C . 改变各邦自治的原则 D . 建立权力有限的联邦政府
  • 10. (2020·静安模拟)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1. (2020·广东模拟) 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材料反映了(   )
    A . 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 B . 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 C . 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 D . 新闻自由在美同存在争议
  • 12. (2016·平谷模拟)

    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以下小明整理的有关法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

    A . ①②③都正确 B . ①③正确,②错误 C . ①②错误,③正确 D . ①错误,②③正确
  • 13. (2019高三上·宝鸡模拟)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美国在18世纪70年代的10年中,各州“选举宣誓对代表的训令、群众大会、委员会及协会出现,都从立法机关的大门外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压力,增加了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抗议的政治”,这表明美国(    )
    A . 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B . 人民群众为美国取得丰硕的民主成果做出了贡献 C . 人民群众在革命期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极大重视 D . 人民群众有权参与制定美国各州法律及训令
  • 14. (2019·长春模拟)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
    A . 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B .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C . 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 . 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
  • 15. (2019·石家庄模拟) 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5人,来自12个州(除罗得岛州),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31人、种植园主12人、商人8人、实业家3人;55人中有33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人曾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 . 确立了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B . 社会上层对精英政治的普遍认同 C . 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广泛性 D .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顶层设计
  • 16. (2019·金华模拟)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些创造不包括(    )

    ①首次实践“分权与制衡”原则

    ②开启议会统治

    ③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④确立联邦制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17. (2019·宿州模拟) 如表为美国国会重要立法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

    项目\时间

    受总统影响

    国会独立制定

    总统与国会联合制定

    1870-1910年

    17%

    53%

    20%

    1931-1940年

    37%

    11%

    52%

    1955-1964年

    56%

    4%

    40%

    A . 联邦制共和制度遭遇危机 B . 三权分立体制不断完善 C . 国家权力结构的适时调整 D . 行政权逐渐控制立法权
  • 18. (2019·哈尔滨模拟)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这一主张(   )
    A . 体现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渴求 B . 在美国宪法中基本得到落实 C . 赋予了中央政府较大的司法权力 D . 根植于美国久远的历史传统
  • 19. (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 一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 )
    A . 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B . 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 C . 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D . 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
  • 20. (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政体 B . 社会主义联邦政体 C . 联邦共和政体 D . 君主专制政体
  • 21. (2019·杭州模拟)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美国为实现麦迪逊这一主张而设置的机构是(   )
    A . 总统内阁 B . 参议院 C . 众议院 D . 最高法院
  • 22. (2019·杭州模拟)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权力进行特殊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这反映了(   )
    A . 美国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B . 美国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C . 美国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矛盾 D . 美国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 23. (2019·杭州模拟) 美国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思想和杰斐逊地域纵向分权理论写入其中,还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能体现杰斐逊所提的“纵向分权”指的是( )
    A . 联邦体制 B . 三权分立体制 C . 中央集权制 D . 总统制
  • 24. (2019·杭州模拟) 2018年12月,特朗普曾在9日之内宣布5名高层人事变动。自其上任以来,已有超过30名白宫官员辞职或被解雇。离职的高管包括前国务卿、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前国防部部长、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等等。其中因个人原因离职的高官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是因为与特朗普政见不合。特朗普还呼吁参议院改变一个主要的投票规则来通过一些新法案的推行。这主要反映出(   )
    A . 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掌握行政权 B . 行政权力受到立法机关的制衡 C . 权力的重心是法院,掌握司法权 D . 行政权力与司法机关矛盾重重
  • 25. (2019·陆良模拟) 美国1883年颁布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对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   )
    A . 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 B . 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C . 有违民主选举的精神 D . 为科举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 26. (2020·江苏) 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A .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 .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 .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 .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 27. (2020·全国Ⅲ) 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 . 赋予各州主权 B . 恢复邦联制度 C .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 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 28. (2018·浙江选考) 年轻的美国在《邦联条例》生效后,仍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为一些欧洲大国所不容,解决从邦联到联邦的制度困境,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是在(    )
    A . 18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 . 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C . 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D . 18世纪90年代末至19世纪初
  • 29. (2019·浙江)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有过激烈的争论。“弗吉尼亚议案”认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分配。“新泽西议案”则坚持各州有同等表决权。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B .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D .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 30. (2019·海南)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 . 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 .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 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 31. (2019·江苏)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 . 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 . 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 . 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 . 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 32. (2019·全国Ⅰ卷)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 .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 33.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 .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 34. (2017·新课标Ⅱ)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 .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 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 35. (2016·新课标Ⅲ卷) 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四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A .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 .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 36. (2019·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 37. (2017·海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 38. (2017·新课标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 39. (2020·河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关于大国崛起的观点,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依据至少两个大国的崛起史实予以论述)

  • 40. (2019·桂林模拟)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二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肯尼迪就任总统后,大胆地提出历届政府尽量回避的种族歧视问题,他认为种族歧视造成了“家中不和和我们在国外说话理亏”,这有损于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总统继承了他在民权方面的努力,把民权运动推向高潮,并取得了重大成果。1964年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与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场所和其他公用设施;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选举权;给黑人以平等的就业机会。1965年的民权法要求给全部美国人以实际的选举权。1968年通过的《开放住房法》规定在出售或租赁住房时不得有种族歧视行为。三个民权法案的通过对消除种族歧视无疑是起了重大作用,但黑人的生活处境却依然远未与其他美国人平等。

    ——摘编自王伟《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权法案出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黑人民权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