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

更新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1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逐渐向清水中加食盐﹣轻轻搅动,观察到沉到烧杯底的鸡蛋浮起来.“添加食盐、观察现象”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 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D .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 3.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 .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 4. (2017·溧水模拟)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 .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B .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 C .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 D .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 5. (2019八上·蚌埠月考)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 “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C . 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D . 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 6. 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 . 先降低后升高 B . 不变 C . 降低 D . 升高
  • 7. 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 .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 C .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热量 D .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 8. (2017八上·东台月考)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 l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 78℃,水沸点是 100℃,煤油沸点是 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 . 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 9. 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20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
    A . 氮、氨 、氧 B . 氮、氧、氨 C . 氨、氧、氮 D . 氨、氮、氧
  • 10.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 .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 .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 .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 .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 11. 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万州区中心城区实行禁鸣喇叭,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 .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 12. 为了研究鼓面振动发声时的响度与鼓面振动幅度是否有关,可以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来有效显示鼓面的振动幅度,以下做法中与该做法类似的是(  )
    A . 用水波引入声波 B . 探究弦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时控制弦的粗细和松紧相同 C . 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逐渐抽出密封瓶子里的空气,并最终得到结论 D . 常用温度计中,通过细管中液柱的变化体现了温度的高低
二、填空题
  • 13.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
  • 14. 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Hz,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若音叉振动的频率是256Hz,其物理意义为.
  • 15. (2019八上·蚌埠月考) 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
  • 16. 如图甲,将刚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不能/也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看到左边音叉旁的乒乓球也被弹开.若在月球表面上做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则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表面的现象相同的是装置(甲/乙/甲和乙/都不一样).

  • 17. 运动员受伤时,医生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沸点只有13.1℃的药液氯乙烷.它在常温下可采用的方法使其成液态储存在铝罐中.喷射到皮肤上的药液很快会(选填“吸热”或“放热”)而(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把手放在离嘴约2cm左右的地方,向手心哈气,就会感到暖和,因为此时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它要(选填“吸”或“放”)热.
  • 18.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响度最大的是,音调最高的是.

  • 20. 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图乙示数是℃,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

  • 21. 控制噪声污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项,我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减弱噪声。
  • 22. 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填“高”或“低”).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填 “高”或“低”).
三、综合题
  • 23.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填空:

    物质

    熔点/℃

    物质

    沸点/℃

    1535

    液态钠

    883

    97.5

    液态铁

    2750

    1083

    水银

    357

    1064

    100

    固态水银

    -39

    酒精

    78

    固态酒精

    -117

    液态氧

    -183

    1. (1) 用酒精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我国北部漠河地区的历史最低气温应用(选填“水”、“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测量较为适宜.
    2. (2) -182℃的氧处于态;固态的金放在沸腾的铁水中(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3. (3) 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混合,冷凝后便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钠铁合金(选填“能”或“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制取合金.
四、实验题
  • 24. 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选填“高”或“低”);我们还可敲击试管使其发声,随着试管中的水量增加时,敲击时声音的音调变(选填“高”或“低”)。
    2. (2) 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3. (3) 如图丙所示,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少量的碘颗粒。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低)。
  • 25.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尼龙

    尼龙

     

       
    1. (1) 小华选用了 H 、 I 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 A 、 D 、 F 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能/不能).
    2. (2)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 A 、 B 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想探究的问题是
    3. (3) 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 J ,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cm 和横截面积 mm2
  • 26.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铁圈.
    2. (2) 实验中,每隔 记录一次数据,第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 ,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3. (3)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 (4) 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只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5. (5) 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6. (6) 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7. (7) 小明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如图乙.她将适量的水倒入纸锅,用酒精灯加热,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且(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8. (8) 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 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
      A . B . C . D .
  • 27.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 (1) 实验中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 (2) 小华应选用(“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3. (3) 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
    4. (4) 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丁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第3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填状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5. (5) 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6. (6) 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填“外侧”或“内侧”)有一层水珠。
  • 28. 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 (1)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温都相同.

      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90

      74

      65

      60

      57

      21

      20

      棉絮组水温(℃)

      90

      70

      55

      33

      2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2. (2) 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 (3) 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_____)
      A . 42℃ B . 44℃ C . 46℃ D . 48℃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